把美好乘以二:《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這一部電影,兩個女子的故事,好看的地方卻至少有三個。坦白說,光看簡介和預告片,起初難免讓人有著無限的猶豫,畢竟過去多年銀幕上看過的閨密系青春愛情物語,不論題材,成功例子不多,岩井俊二的《花與愛麗絲》或是絕無僅有的了,噩夢般的回憶卻很多,諸如唯美得完全空洞貧乏的代表作《花吃了那女孩》,還有田原和何超儀主演的《蝴蝶》,楊丞琳和梁洛施的《刺青》,以至近年慘不忍睹的《同班同學》和《閨密》,都墮入一種廉價和視覺上的「蕾絲邊」陷阱,過於唯美結果就是矯情。不得不提,《閨密》的導演黃真真無愧於閨密系電影終結者之名,從十年前的《女人本色》她就開始夥拍現實中的閨密薛凱琪,無比造作地持續挑戰劇本和演技的下限。(然而明年還有《閨密二》。)

言歸正傳,周冬雨和馬思純主演的《七月與安生》,難免讓人擔心,因為它的格局看似跟上述電影一致,未入場的觀眾大概也就猜到故事的來龍去脈。嗯,那就猜錯了。它說的並不是一段從美好到壞掉的青春物語,不是從閨密淪為敵人,而是更殘酷的,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的敵人。美好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了,堅強的安生是假的,乖巧的七月也是裝的,糖衣隨著長大而剝落,青春逝去,就會回復原來面貌。有人說,導演(應該是劇本)很了解女生,我想,是說穿了青春是什麼一回事。俗爛的閨密電影總在依戀,青春啊是有多麼的美好,看到最後,觀眾才會明白《七月與安生》唱的是反調,青春啊多半只是個謊言。

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第一印象有誤,當然這也是《七月與安生》有別於普通閨密電影的成功之處。它就在這樣無驚喜的展開下予人不少驚喜,兩度翻盤的結局固然是其一,而除卻故事有其心思,電影意外地好看的地方至少有三個。

第一個,也是最先出現的一個驚喜,是它的插曲。第一首在電影裡出現的插曲,就在周冬雨和馬思純最初於電影露面之際,一襲懷舊的老派Disco風,居然是新褲子樂團的《我們的時代》。電影開始十來分鐘,便露了一手,不得不叫人馬上坐直身子,把眼鏡上的塵粒抹了一下,再認真去觀看這部入場前大概以為跟《閨密》等級相差無幾的作品。當然不是說一部電影只要選對了插曲,就拍得再爛都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選曲某程度上就反映了作品的層次和幕後班底的水平,《七月與安生》的歌單是精彩而且讓人記得住,有崔健、新褲子樂團、許巍和王菲(以及出自竇靖童之手的電影主題曲),歌曲不但配合故事的年代,對照了兩位女主角從13歲到27歲的心態改變,更重要的是,像《浮躁》和《方向》雖不是大路的歌,但這幾首作品本來就很出名,在另類與大眾流行之間所取得的平衡,與電影本身的定位也極接近,雖有一點獨特,但親切討好,是相當聰明而且成功展露品味的選擇。淨是插曲這個部份,就可以看出《七月與安生》跟同樣以新生代高顏值演員掛帥的《小時代》系列,出手有高低,電影有雅俗,是不只多了一些東西,有層次上的差別。

另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相信就是導演曾國祥。香港人對這個名字相信並不陌生,但絕大部份人印象中的曾國祥,除了曾志偉的兒子,可能就沒有了。也不禁好奇,《七月與安生》拍得如此精緻和不落俗套,導演曾國祥真的就是我所知道的那個曾國祥,那個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嗎?雖然曾國祥這些年來都泡在電影圈中,在不少香港電影中也有演出亮相,例如彭浩翔的《大丈夫》、《AV》、《維多利亞一號》,還有今年上映的《老笠》。不過撫心自問,其演技真的非常普通,雖然觀眾還是會認得他是曾志偉的兒子,但也就真的只是曾志偉的兒子,作為演員,曾國祥只流於一貫的俗套,從影多年以來都沒任何代表作,卻沒想到第一部代表作就是《七月與安生》,不是以混了十多年的演員身份,而是導演。曾國祥在幾年前也曾聯合執導過一部《戀人絮語》,卻沒留下太大印象,而讓人不敢相信的原因除了他往績普通,擺脫不了明星父親的樹影,也由於《七月與安生》實在出色,不似初哥所為,這樣的評價自然是正面的。但當然,電影的班底還有監制的陳可辛和音樂的金培達,交出的功課分數太高了,不會天真地相信沒有打出星二代的人情牌。不過,還是要公平地說,作為演員的話,曾國祥未必為參演過的任何一部作品增添分數,但作為一名導演,有了《七月與安生》,可以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連金馬獎的評審也相當高調地肯定了,周冬雨和馬思純的演出實在是太討好,也成為了《七月與安生》最好看的地方。討好的意思是剛剛好,兩個人都演得恰如其分,安生任性,其實脆弱,七月內斂,骨子裡狠,矛盾而互補,沒有一方能蓋過對方,走在一起很美但不會惹人覺得膩和反感。當然,平易近人卻又不浮淺的故事劇本亦應記一功。翻查紀錄,金馬奬是第一次把影后寶座頒予兩位候選人,而且是同一部電影的兩位女主角,原因?得獎時她們自己就說了:「七月與安生本來就是同一個人嘛。」一個溫文秀氣,一個古靈精怪可愛淘氣,評委顯然是對《七月與安生》破例厚待了,亦可見兩位女主角有多討好。實際上,評審之一許鞍華提出雙影后的想法,正是由於兩個人在戲裡的演出都不能沒有對方,角色相依度高。當《七月與安生》演到一半,七月與安生重逢,並在餐廳反目,七月第一次不裝乖,第一次咬住了總是爬在她前面的安生,來到這裡,已教人驚嘆,天大地大能找到這兩個女生來演實在是不得了。馬思純在得奬感言不就打趣跟周冬雨說了嗎?「如果沒有我演你可能有得不了獎。」這句話,有一點毒,其實也很像電影裡的七月。

雖然大家已經習慣了那個對大陸電影的壞印象:爛片當道,女星泛濫。事實上也沒錯,像「扶不起的景甜」這樣的大陸女演員,甚至沒人捧的,走不紅的,徒有長相身材,演技和氣質皆負數,是隨處可見,但再不濟還是「山大斬埋有柴燒」可以找到美好的七月與安生。《七月與安生》叫人隱隱感慨作痛,幕後班底都有香港人參與,然而,回過頭在香港電影的圈子裡,真的還找到女主角?這問題已經重複討論了十年,結果十年之後情況沒有改變,反而變得更差。十年前香港最後一個女演員是張柏芝,十年後香港最後一個女演員仍然是張柏芝,2004年張柏芝摘下金像獎影后,往後有誰拿過影后?章子怡、周迅、鞏俐、趙薇、春夏,有香港的嗎?有,不過是劉嘉玲、葉德嫻,惠英紅甚至楊千嬅,卻再沒有24歲的張柏芝了。惡有惡報,十年前找不到女演員,結果片商就信手拈來楊千嬅、梁詠琪、薛凱琪、鄧麗欣和Twins這些人氣歌手來演戲,靠明星效應的想法極其短視,結果十年後香港歌手都情願上大陸綜藝節目了,換誰來拍電影?沒有女演員了也沒有女歌手了,結果就落在周秀娜、Janice Man以至《喜愛夜蒲》系列的一大堆性感女模身上,如今在香港幾乎連網絡紅人都可以拍電影當女主角了。普羅香港觀眾習慣了排擠大陸女演員,甚至排擠得過於本能反應了,但實際上,這地方早就沒有自家出產的女演員,就算好好的一部《七月與安生》在香港開拍,先不要說雙影后了,找誰來演呢?

隨便找兩三個年輕女生不是沒試過,去年有部電影叫《同班同學》,廉價地裸露,造作地青春,用災難來形容也不失禮。

* 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