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與《死侍》的前世今生

隨着Marvel系列的十年盛世,「復仇者聯盟」再開,全城熱議。在超級英雄大曬冷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首映當日,香港全線戲院都密密上檔,平均1.7分鐘就開一場,比繁忙時間的地鐵班次還要多。來到今日,男女通殺,全世界都愛看超級英雄電影,這件事是十幾年前想像不到的。

Marvel谷底翻身的傳奇已在網絡上流傳多年,回想過去,作為美國超級英雄兩大系譜的Marvel,知名度遠遜於有《蝙蝠俠》和《超人》坐鎮的DC,在羅拔唐尼(Robert Downey Jr)的《鐵甲奇俠/鋼鐵人》上畫前,說起Marvel,其實一般只有《蜘蛛俠》(但在八十年代版權就賣了出去,而且數度易手),或者X-Men(同樣在九十年代賣了給20th Century Fox)以至Fantastic 4(賣出版權後在九十年代的初次改編作品,甚至垃圾到沒有上畫,江湖傳聞要Marvel自家回購)。Marvel上世紀末陷入財困,幾乎宣布破產,被迫不斷出售旗下這些皇牌作品。跟DC相比,Marvel系列的超級英雄電影大都命途坎坷,不是被拍成票房毒藥就是作嫁他人衣裳。

在2008年,Marvel孤注一擲開拍《鐵甲奇俠》,是為自家系列電影的開端。其實《鐵甲奇俠》非但不是皇牌,甚至只是棄卒,因為版權輾轉在好幾家片商之間,最終都拍不成,才回流到娘家Marvel。蜀中無大將,唯有起用當年星途不振的羅拔唐尼去演《鐵甲奇俠》。

從《鐵甲奇俠》開始,直到今日,喜歡看Marvel電影,幾乎不需要理由,不喜歡才需要原因。對家DC顯然未想過會被拋離,有樣學樣急就章的《正義聯盟》卻落得慘淡劣評,畢竟自視太高,是比不上《復仇者聯盟》願意花十年時間去部署的復仇之戰。從《鐵甲奇俠》到《黑豹》,總動員的《無限之戰》並未失手,劇本計算準確──甚至是太準確,六粒寶石,不同超級英雄的戲份分配、何時出場、跟誰互動、有多少句對白,都可謂機關算盡。就跟Marvel戲外的十年大計一樣,一步一步打江山,收復失地,開創了一種追電視劇式的電影潮流。

當「魁隆」(Thanos)用力一握「無限手套」,實現了其平衡宇宙生態的滅世論,不少觀眾都為那灰飛煙滅的一半英雄角色而傷心,聽聞有人還嚇到斷氣,無緣欣賞明年的翻盤戰。其實,戲外何嘗不是有隻「無限手套」?如今我們所追捧的Marvel系列,已經是《無限之戰》的下半場。本身已被賣走,在《無限之戰》出不到場的角色,下集不會現身、復活,卻又一直於「場外」存在。

譬如說,根據漫畫原著,跟魁隆最大「仇口」的人,應該是死侍。然而,死侍並沒有在《無限之戰》出場,卻緊接在《無限之戰》的「下半場」──半個月後上映了續集《死侍2》。回不到「復仇者聯盟」系列的角色,本就是Marvel英雄電影的重要人物。

《死侍2》繼續作為「X-Men」系列派生作品,偽英雄電影,低成本製作。在電影上畫前的宣傳片中,死侍提到自己想加入「復仇者聯盟」,但被斷然拒絕,當然那只是聯乘噱頭,「場外」加持,電影中肯定不會出現奇異博士跟雷神Thor客串聊聊天,或者鐵甲奇俠在《蜘蛛俠》電影中有十分鐘戲份的情況,兩部電影雖為Marvel血脈,但片商不同,《復仇者聯盟》的是Disney,《死侍》是20th Century Fox。Marvel在前世將親生仔賣了出去,就像戰國時期的末落門弟,子裔四散,所以,來到今生,《死侍》只能不斷對「娘家」抽水,出口術三番四次提到黑寡婦、鷹眼等《復仇者聯盟》相關角色和情節。其實,《死侍2》因為成本所限,跟上集一樣,就連「分家」的「X-Men」都請不到那麼多明星演員客串,故意加插兩三個四線下把角色撐場,連死侍自己都忍不住嘲笑偌大一個基地想找到名人身影都沒有,只能玩玩Professor-X專用的輪椅和腦波增幅器Cerebro(作為跟「X-Men」原系列的一點連結)。

早前有影評人指《無限之戰》不合格,因為做不到電影最基本的起承轉合,那就可能更不明白《死侍2》是一部如何爛片格局,故事空洞,場面簡單,卻句句入肉,精於文本互涉惡搞之作。就像死侍這角色,爛面,無恥,不死身,但又是浪漫主義者,沒有故事框架,可以玩盡「分家」X-Men,「娘家」Marvel,「對家」DC,「遠房親戚」Starwar、007、Terminator(基本上,整部電影和人設,編劇都真是「揸流灘」照抄Terminator),甚至在片尾彩蛋玩盡死侍「本尊」賴恩雷諾士(Ryan Reynolds)從影生涯的黑歷史。文本互涉之癲狂,其實遠遠超越《無限之戰》的十年十八部系列電影。你不會以為只需要看過前世的《死侍》,就懂得今生的《死侍2》吧?

彈出彈入的死侍,衝動火爆,一心談情說愛,但偏偏天下無敵,刀槍不入,他介乎在超級英雄和反英雄的套路中,極致的自嘲,儼然是個「例外狀態」。

不過,在《死侍2》最絕核的場外抽擊,應該是跟死侍亦敵亦友的「機堡」(Cable;完全無視原著人設,繼續照抄Terminator)。而且,機堡和《無限之戰》的魁隆其實是由同一個演員飾演。佐斯布連(Josh Brolin)在一個月之內,就有兩部電影作品上畫,更是史上最短時間內扮演兩個不同Marvel角色的演員──電影中死侍就不心說漏了嘴,幽了《無限之戰》一默。

魁隆和死侍的角色雙雙改編成電影後,原著中的情敵關係被刪去,卻彷彿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魁隆的理想是毀滅宇宙一半人口,將世界導向和平,偏偏死侍就是不死的異類,尋求自我毀滅之道(作為跟女友雙雙殉情的方式)。滅亡的威脅,不死身的悲傷,顯然是兩部電影隔着片商遙距互涉的對罵。

如果死侍能跳回《復仇者聯盟》的世界,魁隆的「無限手套」殺不殺到他呢?《死侍2》的結局跟《無限之戰》無疑亦剛好相反,他偷用了機堡(魁隆)的時光機回到過去,不但(在彩蛋中)修正了《死侍2》的故事,還殺了男主角賴恩雷諾士在「X-Men」飾演的舊版醜怪死侍角色,甚至一槍打死當年準備接演DC作品綠燈俠的自己。──跟「無限手套」不一樣的自我修復、平衡和重生。

單獨一部《死侍2》或者並不好看,但放在Marvel十年的脈絡、DC頹沒的當下,這個不入流的爛面佬,卻更有時代感,就像對今日Marvel超級電雄電影熱潮一筆毒舌的眉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