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6月,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在台北城內舉行始政式,正式宣告日本對台灣的統治,同年12月,盧米埃兄弟(Lumièr ...
Read More »電影現象
從「鮮浪潮」看香港電影如何起死回生
* 原文刊於香港影展HKFF 由於來自台灣的背景和在香港研究教授華語電影的經驗,常被問到對於「香港電影已死」或「青黃不接 ...
Read More »新電影類型「呢喃核」──「新異性戀」背後的彆扭,以及廢男
* 文章原刊於《卡卡女性主義》第一章〈卡卡女性主義入門〉,標題為編輯擬定。 * 譯者/陳瑄 本書的第四章將接續談以婚姻為 ...
Read More »香港電影,唔是爛片?──第六屆「STAR Academy港.電影」
港產片=爛片? 香港電影於黃金時代,年產量逾過百套。當中無數經典港式笑片、武打片、警匪片及殭屍片等,更為香港電影打進國際 ...
Read More »「我和林黛的死擦身而過」──《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節䤸
本文節錄自《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台灣:一人出版,2018)第七章〈我先生是大導演張英〉。文章題目為編輯 ...
Read More »香港歌舞片的缺憾美學
文章為作者為北京MOMA香港歌舞片回顧撰寫 歌舞片並不都是成雙成對,圓滿光明。回顧經典香港歌舞片,流離失所 ...
Read More »【電影本體論系列之九】We’re the kids in America:與德里達一起(解)讀福柯、汪暉及巴贊的木乃伊假說
前言 只要耐得住(歐化的)哲學字詞及苦澀的思辨過程,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獲得巴贊、汪暉、福柯和德里達的理論精髓,甚至弄明白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