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墨面基督和不吃人開始──來自中華大地深處的兩部史詩劇

作者︰姜原來

編輯:何杏園

出版社:手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10月

定價︰HK$88
頁數︰339

ISBN︰978-988-14233-3-7

 

 

 

 

 

書籍簡介

不要誤會基督教只有宣教的文字。

被讀者譽為「中國的遠滕周作」的上海基督教劇作家姜原來,在這個競爭至上、利己主義先行的年代裏,選擇以劇作的方式回應挑戰。作者透過精彩的劇情安排、人物設計,以及出色的文學手法,深刻地思考基督徒甚至普通人在中國社會的生存方式和人性,並處處呼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魯迅的傑作,直指生命的核心,遠遠跨出了宗教作的品的框限,為基督徒甚或非基督徒帶來不止一次的當頭棒喝。

《蘭林復活節》以史實素材為藍本,透過劇中的人物,帶出當下中國基督教的信徒面貌、掙扎以及神學張力:當世界上所有人都變得功利計算、處處「吃人」的主張時,還能夠抱持「不吃人」的堅持繼續活下去嗎?「墨面」信徒如何在強行遷拆、被騙財產、工作遇難不獲賠償的咄咄逼人事件中,選擇仇恨、報復和放棄以外的生存方式?在「幸福神學」吸引力無法抵擋時,如何認清真實的信仰?劇中人物帶來多角度的嘗試,多方面的解答。

《雁蕩平安夜》的故事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一群忠心的信徒,在批鬥聲處處、無路可退的情況下,用盡方法在山野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地方,堅持進行平安夜敬拜。魯迅筆下的人物如閏土、阿Q、祥林嫂彷佛轉個時空、地點,再次活現基督徒群眾之內,彌補了魯迅凝視陀思妥耶夫斯基時感嘆的「可惜中國沒有俄羅斯的基督」的遺憾。

 

作者簡介

姜原來,上海市人,曾在黑龍江最偏僻鄉野生活三年,大學畢業後在政府規劃部門和研究院工作,經常從事野外環境科學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基督徒,九十年代開始進入基督教文化領域工作,多年主持著名的上海「馬槽文化沙龍」。九十年代末開始戲劇創作,已經創作上演的大型話劇有《貝多芬在中國》、《莎士比亞在嘉興》、《雁蕩平安夜》。《蘭林復活節》是其第四部大型劇作。長期在各地講課「從原野看基督與世界文化」,兼深入底層現場採訪體驗生活。

 

推薦語

如果說當代亞洲神學通過印度的種姓神學、中國台灣的水牛神學、韓國的民眾神學在本色神學上有所創新,那麼《蘭林復活節》則另闢蹊徑,在文學創作──戲劇文學中現身了一種本色神學。

──劉平 上海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

如果說文學的目的是刻畫出人性的複雜性,那麼基督教文學,就應該是一種能夠刻畫出基督徒複雜心理、基督教信仰既複雜又動人之特質的文學,因此,姜老師的劇作肯定不是「宣傳文學」,因為它們沒有對信徒的軟弱、教會的缺失避而不談。」

──唐睿 香港作家

但願人們看到。他的戲劇對中華太珍貴了!詩、小說及與影視相比都不難,最難的是戲劇。一個缺少這樣戲劇的時代是平庸、遲緩的,沒有戲劇甚至是恐怖的。主與這位劇作家與他的戲劇同在!

──劉光耀教授 《神學美學》主編

 

聯合推薦:

劉平教授(上海復旦大學)
曾慶豹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
張變革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主任)
劉光耀教授(《神學美學》主編)
楊熙楠(香港道風山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總監)
張變革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主任)
潘怡蓉博士(香港中國神學院助理教授)

 

目錄

作者序
序一:漢語文學前作未有的「墨面」史詩劇──姜原來戲劇論略/劉光耀教授
序二:現身在戲劇文學中的漢語本色神學與墨面基督──評姜原來《蘭林復活節》/劉平教授
序三:在中華大地深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對話──論姜原來劇作《蘭林復活節》/張變革教授
序四:近幾十年中國基督徒最好的原創文學之一
序五:富於美感的信仰反思──姜原來老師的《雁蕩平安夜》與《蘭林復活節》/唐睿

 

劇本全文

蘭林復活節
雁蕩平安夜

 

附錄

各界劇評選
底層左派的吶喊──評話劇《蘭林復活節》/王晟

 

後記

從狠狽不堪的遠行到可以當故事閱讀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