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感的飽滿呈現過去──訪《日麗》導演韋絲

按:在英國獨立電影獎橫掃七項殊榮的《日麗》講述三十歲的年輕爸爸卡林(保羅飾)帶着十一歲的女兒(法蘭琪飾),在九十年代的土耳其觀光勝地度過生日。影片隱晦地透過二十多年後、長大成人的女兒蘇菲視角,重塑這段帶有距離的親密記憶。導演韋絲(Charlotte Wells)提議,觀賞這部影片,最好沒有預設背景,甚至不看預告片也無妨,只須以耐心和開放的心態,感受這段女兒的記憶,並她逐漸能了解、卻又並不完全了解的父親的過去。

雖然如此,導演還是在訪問中,談到故事的由來、選角之難,以及如何運用色彩和音樂來營造九十年代的時代感。

問︰可否談談這齣電影的由來?

答︰我父母很年輕便生下我。成長期間,別人經常誤會爸爸是我哥哥,他卻看來一點也不在意。這段有趣關係,似乎可以透過電影去探索。我將從電影學院畢業時,翻開從前假期旅行的相簿細看,那時,長片的構思浮現腦海中,故事的種子便開始扎根。

創作過程漫長,我要長時間沉浸在青春期及與父母相處的回憶中,尤其是與爸爸的。寫作過程中的省思,讓我對劇本多了一重回顧。剛開始創作時,劇本較為傳統,但它慢慢地轉變成更像自傳、更個人的作品。

問︰你怎樣為這部電影選角?

答︰選角過程很漫長,光是法蘭琪(女兒)一角就花了六個月。我們跟出色的選角導演Lucy Pardee合作,她擅長發掘優秀的業餘演員。我們最後在八百個申請者當中,約見了十六位小朋友,驚喜遇上了遇上法蘭琪。我邊約見邊修改劇本,希望能找到富有劇本角色特質的演員。我本來沒期望能找到會演戲的小朋友,但法蘭琪卻可以。我們做了些練習,發現她可以隨時改變自己心情,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卻毫不察覺到自己的才華。法蘭琪跟專業演員一樣,為角色注入很多自己的特質。她能揣摩與自己不同、但特質相似的角色,能看到這樣的演出實在太令人興奮。

問︰你如何選中保羅飾演卡林?

答︰保羅當時二十五歲,比我們構想的稍為年輕,但劇本角色外貌看起來比設定的三十或三十一歲年輕,所以保羅能輕鬆駕馭。我們首次交談時,他認真地研讀劇本,早早就承諾會參演,這令我很感激。與保羅合作,是我一直期待的工作模式,他在片場成為我的工作夥伴,尤其法蘭琪從未有演戲經驗,全賴保羅引導她的優秀演出,他的指導跟我給法蘭琪的指示同等重要。決定人選後,最大的挑戰是給予相處空間讓他們互相了解對方。拍攝前兩星期,我每天會花數小時和他們在一起,後來就是他們自己的相處時間︰到海灘、打桌球、吃雪糕等。他們建立了真摯的關係,而觀察他們慢慢喜愛對方的過程,令我非常欣慰。他們相處融洽,拍攝期間仍然持續下去,對故事刻劃的親密感起了關鍵作用。

問︰你在電影給觀眾留很大的想像空間。你有對保羅和法蘭琪透露更多關於卡林和蘇菲這兩個角色的背景嗎?

答︰保羅很清楚我對角色的想法。他不需要太多背景,也可以演好卡林,不過我認為他需要事先知道我的想法,拍攝時才能有效率地指導他演出。法蘭琪則從沒有讀過完整的劇本,準備時,我們會跟保羅一起圍讀她的演出部份,但會保留一點即興感,隨日子和場景推進。

蘇菲對卡林的認識,是透過記憶、成長時累積的人生智慧及影片背後發生的事所構成,但她對卡林的內在依然一無所知。蘇菲一直嘗試揣測和理解,卻又與卡林保持微妙的距離,讓觀眾可跟蘇菲一同思考。

問︰為甚麼選擇在土耳其拍攝?

答︰我十歲左右,跟父親在土耳其待了兩星期。寫劇本時,我發現自己不斷憶起那段假期︰第一次潛水、第一次造訪古蹟遺址、泥漿浴、土耳其浴室,以及在天空那些數之不盡的滑翔傘。把那次旅程的快樂的記憶融入故事,對卡林和蘇菲的相處非常重要。

問︰你和攝影指導如何構思電影的視覺美學?電影的拍攝風格與兩角色之間的關係,在故事不同時間點上的呈現也很重要。

答︰我一直都以影像作起點。我和攝影指導Greg Oke花了大量時間策劃拍攝,過程既具挑戰,亦很愉快。我們選取了一些較含蓄的視覺風格,築起整部電影的感覺。起初,我們收集各自家庭的度假照片,從海洋、陽光和天空等開始構思。電影調色階段,我們參考了這些照片,嘗試複製出顏色上的強烈對比和飽和度。此外,我們很喜歡用充滿現代感的飽滿色彩來呈現過去。成年蘇菲的場景,調色師建議採用更前衛的色彩效果,這些細節上的差異都很有趣。

我們收集到的照片都是用35mm菲林相機拍攝,這是我們考慮以菲林拍攝整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另外,對我們那年代而言,數碼攝影機的錄像有懷舊感,也會喚起我們的記憶,錄像某程度上能真實記錄假期發生的事情。我很喜歡電影中出現的錄像片段,有點老套,但就像一般度假時拍下的片段。

在整體拍攝方式上,Greg開鏡前整合了一份關電影中的回憶、主觀視角,以及如何展現不同角度的詳細拍攝企劃,當中有文字、相片、畫作和其他電影的故事舖陳順序等。我們就開始仔細研究如何用攝影機呈現這些元素,例如觀眾甚少可以看到卡林的全身景,只有從背後或特定距離拍攝。我們這樣做是嘗試透過保持距離,令觀眾覺得某些場景都是蘇菲想像出來的,但蘇菲不在場,只有我們和卡林在一起。

問︰配樂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電影呈現的時代和空間,你可以告訴我們怎樣選擇電影原聲帶音樂如何表現出時代感?

答︰我從不希望觀眾太注重電影描寫的年代,尤其九十年代的潮流還只是在復興當中,但貫穿整部電影的服裝、道具、人物說話方式和俚語,又的確注入了很多九十年代的元素。音樂選擇可能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也是構思電影時最有樂趣的一部份。自開始寫《日麗》以來,我有一張音樂清單,並會定期加入新樂曲,部份音樂後來有在電影中出現。其餘後加音樂,都是那些意想不到、卻又與電影時空吻合的作品。我嘗試把不同類型的音樂混合起來,又加入一些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音樂。

我想用如另類或獨立音樂營造更「酷」的氣氛,但同時真實呈現當時的人物和空間。憑這種直覺,即使混合不同類型的音樂,覺仍能保持整輯原聲帶的連貫性。我最初買卡式帶和唱片時,大約是1997、1998年,也是原聲帶音樂的分水嶺。電影裡出現的音樂,都是在此之前流行,如Aqua和Steps的作品。受到父親影響,我加入R.E.M.和Blur,他的喜好填補了我這部份的不足。《Now 36》是我買的第一張唱片,電影原聲帶的音樂也有近似的風格。最後,我要多謝音樂總監Lucy Bright,為電影注入很多音樂,我感到非常幸運。

音樂對保羅和法蘭琪投入電影世界的年代非常重要。拍攝前期,我跟他們分享了「卡林」和「蘇菲」的音樂清單,而法蘭琪的父母好像也有用九十年代的音樂去「轟炸」法蘭琪,好讓她盡快投入狀態,但仍未能令她愛上這些音樂(笑)。

問︰跟小演員合作困難嗎,尤其她是主角?

答︰法蘭琪每日只拍四小時,工作時間不長,且嚴格訂明了休息時間,這比起用35mm菲林拍攝和捕捉淡淡的自然光,是更大的限制。雖然挑戰大,但我們慶幸有她參演。我們每日的焦點,就是看法蘭琪做出另類的行為。作為小演員,她對自己的演出沒有過度思考,攝影機前的她表現很稱職,也很自然。

問︰電影中我們斷斷續續看到二十年後的蘇菲,為甚麼要這樣安排?

答︰有一場戲,蘇菲失眠,深夜起床,而她的伴侶還在睡覺。原初的劇本並沒有這場戲,我是後來憑直覺添加的,也相信它有說服力。狂歡派對那一場也是在類似情景中浮現。我一直試拍不同結局,最後加了一場:攝影機捕捉成年的蘇菲在看當年由父親拍下的自己。對我來說,結尾把成年的蘇菲置於電視機對面,就有如她的全知視角,並以一個鏡頭把兩個角色的經歷連結起來。

* 文稿由安樂提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