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放映「對立電影」:訪「M+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

問:譚以諾
答:M+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Silke Schmickl)
* 訪問為筆訪,文字由筆者潤飾

按:M+將於2022年11至12月策展尼克狄奧甘普(Nick Deocampo)的影片,像拍攝夜店變裝舞者的紀錄片《同志夜店表演者》、批判父權的代表作《以撒的掙扎》及《私人戰爭》、探討社會變革和暴力的《菲律賓:革命暴力的遺產》,並把狄奧甘普的作品名命為「對立電影」。這次訪問旨在探問M+揀選「對立電影」如此政治化的影像之原因,並察看在香港推廣東南亞影像之難。

問:為何M+這次會策展狄奧甘普(Nick Deocampo)的電影?他在菲律賓電影中有何重要地位?在世界電影中的評價又如何?

答:狄奧甘普的電影節目是由法國電影教授布尼納斯(Nicole Brenez)和M+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共同策劃。它本是法國電影資料館前衛電影節目的一部份,於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在巴黎放映。

今年,我們將慶祝狄奧甘普四十年來電影製作上的非凡貢獻和學術上的傑出成就。他在菲律賓致力培養自由奔放、具創造力和獨立的電影製作環境,不遺餘力地貢獻菲律賓電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從業員和學者。他在1984至1997年間積極參與馬尼拉歌德學院的電影工作坊,在菲律賓掀起了新一波實驗電影和紀錄片製作的浪潮。這些研討會最初由 UP Film Centre主辦,後來轉移到Mowelfund(電影工作者福利基金會)。在狄奧甘普的指導下,Mowelfund成為了另類電影的中心。

此外,他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國家記憶計劃委員會菲律賓前任主席,並參與東南亞太平洋視聽檔案協會(SEAPAVAA)等項目,其地位在東南亞地區和國際上備受肯定,而他在保存菲律賓文化與檔案文獻遺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問:這次放映活動為何會命名為「對立電影」?對立於甚麼?選片如何反映出「對立」這個概念?

答:狄奧甘普的電影堅決表達對不同事情的支持或反對立場。人們普遍以商業價值評價電影的成功與否,而狄奧甘普對獨立電影製作的態度卻與主流想法對立。他見證了菲律賓重大社會和政治變革,並化它們為拍片和寫作的主題,以實驗和紀錄電影作為這些歷史里程碑的重要記錄和證據。保存個人經歷和歷史既可對抗人們遺忘歷史的風險,亦有助於建立豐富多元的國家電影遺產。狄奧甘普積極呈現多元化社會,使他與菲律賓種種社會問題勢不兩立,包括對酷兒、邊緣和弱勢群體的歧視、兒童賣淫、暴力和長達一世紀的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問題。

狄奧甘普的電影提倡解放、言論自由、慷慨、友誼,也對世界的批判,使人們加深對世界的認識。他鼓勵媒體的創意,像是以獨到的觀察、調查為基礎的散文式敍事及嶄新的電影視覺形式。

問:為何會選放映現在安排的這些影片?背後有甚麼理念?有沒有他其他電影可以推介給我們的讀者?

所有M+戲院的節目旨在激發與視覺藝術、設計和建築學科的新對話,並突出亞洲及其他地區當代視覺文化的活力。選片與M+的展覽、藏品和研究互相呼應,例如「再思博物館」正與M+合院展廳的開幕展覽「博物館之夢」產生對話。此策劃恰逢M+的一周年紀念日,令我們反思如何將博物館視為有趣且不斷發展的文化生產場所。這些電影揭示了策劃和詮釋展覽的過程,並探討了展品如何重現和虛構歷史。雖然博物館可以塑造強而有力的敘事,但個別藝術家也從藏品的微觀結構、美學屬性和歷史價值中汲取了概念和形式的靈感。

「熾夢人間:克萊雅丹妮回顧展」則為M+戲院首個作者導演放映系列,亦是2022香港法國電影節的一個單元。在大銀幕上觀賞丹妮的作品、以及啟發她的電影,還有她獨立執導前參與的佳作,將會是我們為觀眾獻上的特別禮物。

另一推介為「鈎沉與遺珠」,例如柏度哥斯達的《血》和羅卓瑤的《外國的月亮圓些?》。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波德萊爾的《重信命、重信房子、足立正生的長征記,和那 影像全無的二十七年》,這是一部來自 M+ 藏品的非凡散文電影。

問:M+以往也有在香港推廣東南亞電影,例如節目「M+ 放映:東南亞的流光幻音」(2018)。未知這是否M+持續發展的方向呢?為何會有引入東南亞電影的想法?

答:我們努力地與亞洲其他機構和藝術家建立更牢固的關係,並不限於流動影像項目。我們對鄰近國家的電影和藝術場景極感興趣,並樂於將這些作品帶給本地和國際觀眾。

「東南亞流光幻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介紹了我們有興趣研究和與M+ 藏品有關的重要電影藝術家。

M+多媒體中心現正放映《異見和共和》。它由菲律賓合作社Lost Frames策劃,為菲律賓社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提供了另一個深思熟慮的視角。

作為香港的視覺文化博物館,M+很高興能為香港提供一個跨領域、跨界別和國際交流的平台,並讓我們的觀眾參與更廣泛的社會討論和全球藝術、電影和設計史的探索。

問:在香港推廣東南亞電影有何困難?如何解決這個困難?

答:M+一直致力向更廣泛的觀眾介紹亞太區中較鮮為人知的藝術家和影人。推廣這些節目的主要難處,通常是大眾缺乏親切感、知識,有時甚至是好奇心。因此,我們所有的節目都會納入更大的、相關的策展和研究框架,以應對這些挑戰。再者,藝術家及策展人對話、映後談和M+雜誌亦為觀眾提供額外的切入點。

我們相信觀眾會逐漸信任和期待M+電影的非主流節目,並更願意觀看他們以前或未聽聞過的影人和作品。我們對為新銳導演提供曝光機會及對亞洲藝術電影的未來做出貢獻感到自豪。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