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晟的「年輕空間」:《他還年輕》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紀錄片《他還年輕》以台灣詩人作家吳晟同名詩集為題,取材內容恰巧呼應了其晚期詩風,也同時映照出作家心理變化。如吳晟云自己走到最後必須回歸「書房」的空間,整部片林靖傑除以「北農事件」為核向外延伸和放射,亦徘徊穿梭於不同的「空間」,由此建構出他的紀錄片時空,也是吳晟晚年的內心「年輕空間」。

  之所以謂「空間」是本片十分重要且成功的切入點,乃因許多文學或作家傳記紀錄片通常是進入一個已然存在或是已被作家和其文學建構完整的空間,如同為「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由林俊穎執導的朱家二姐妹(朱天文、朱天心)紀錄片《我記得》,即遊走在回憶的空間以及那些已存、已被記得的「古都」詩文之場域。由此對照,《他還年輕》中許多空間是未知、變化的,即便不免俗地仍要「尋訪」作家早年生活的地方,但所謂「年輕空間」不只來自此,而是對現世變化與未知的探勘。《他還年輕》不意在懷舊回望年輕時光,而是在詩人年老歲月上,放眼看世界的年輕,恰如吳晟云:「我雖已老,世界仍年輕」。

  

季節章節與詩音,召喚影像內在時空

  《他還年輕》順著北農事件爆發至結束的時間軸剪輯,並以季節分為八章,首尾加上序跋,由此完整梳理事件始末,也巧妙地在事件外延伸出鄉野間的季節空間,更可見詩人與土地、自然的連結,不論是林靖傑時不時給予的空景畫面,或是事件之外吳晟一家人依然下田耕種、翻土、澆灌的生活寫照,我們看見自然時序如何作用在人的生命,時間就這樣流動在影像內部。因而在《他還年輕》中,我們先看見剪接的時間,也就是事件的時序,而後在其中看見自然的影像節奏,乃是在鄉野間隨著四季遞嬗的時日,片中的「季節時空」是在影像內、外雙重延展的。

  而在時間軸之外,紀錄片適時插入吳晟詩作,以詩「繫年」和「定位」,在字裡行間以及吳晟朗詩的音韻中,觀眾便進入作家的不同人生階段,隨其流連故鄉和異地。詩成為吳晟現世與過去的連結,當他談起濁水溪,並走到溪流邊,電影召喚的詩文便帶領觀眾翻閱《筆記濁水溪》,幾十年的溪流變遷雋刻在靜默、卻潺潺流動的影像中,我們彷彿順流而見千禧年初在濁水溪沿岸以文字紀錄水生命的吳晟與賢妻莊芳華,也看見歲月流逝後溪流的千瘡百孔,因而云《他還年輕》中藏有影像內部的時間,而此一時間與吳晟的詩互文著──當今的山水空間,在詩的音韻中,開展了一涓流且綿長的時間。同時,透過特定詩作的選錄,我們也繫年了吳晟的生平,並定位了其成長所經之地,從台灣到美國愛荷華,在他的美國住處和書房,我們見證了他年輕的愛情,亦是一輩子的婚姻。當吳晟與莊芳華對坐在窗邊,他對著她朗讀《愛荷華家書》中〈洗衣的心情〉一詩,此詩便喚起了「當年情」,而同時,勾勒著現世的「當下景」。吳晟詩中妻子那雙「洗衣的手」是紀實影像中的當下景,而當年情亦在吳晟朗詩的絮語中顯影,妻子手掌「纖柔中的淬煉」凝練了歲月。

  《他還年輕》透過剪接的季節章節與插入的詩之聲音,召喚影像的內在時間與空間,作家的生命軌跡和過去歲月都在現世、當下「再顯影」。以今姿朗誦舊作的吳晟,則彷彿重新演繹(reenact)與詮釋了自己的年輕歲月。

  

空景瓦解第四道牆,觀眾走入自然

  再者,林靖傑予觀眾許多自然空景,當人跡消失,大遠景的河流潺湲,房間空蕩,田野靜謐,吳晟的詩句浮於螢幕、朗詩之聲穿透,此時就像第四道牆被打破一般,也如吳晟時常以詩之呼語喚起讀者,我們得以進入影像與詩的空間,不再只是屏幕外的觀眾和翻著書頁的讀者,而是同在此環境中、踩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在吳晟筆下這片土地的年輕空間中,我們都是參與者。

  

電影「不和你談論」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

  正如吳晟詩〈我不和你談論〉,《他還年輕》中最成功且區別於其他文學紀錄片的一點之一就是林靖傑的「不和你談論」。不同於許多文學紀錄片常見許多文學界前後輩對主角的看法之訪談,以及透過學界視角和理論向觀眾分析主角作家文風、作品,這些來自「他者」的評論幾乎在《他還年輕》中消失了,除影響吳晟最深的亦師亦友瘂弦,片中的主要受訪人物都是吳晟生活周遭的家人,而更多過人物訪談的,則是一幀幀的自然畫面。關於文學、關於詩、關於鄉土、關於吳晟的一切,《他還年輕》傾向直接呈現自然景象,而不對「文學」做過多論述,要觀眾離開書房,離開理論和所謂「詩藝」,在流動的影像自然中感受,感受鄉間與田野,感受土地與詩人的生命力,以此更靠近吳晟詩的本質。

  

結語:空間多元與延展──「成長、再成長」

  如前文提及,《他還年輕》的主要空間轉換於吳晟的書房、鄉野、家中、以及幾次因北農事件而現身的公開場合,這些空間恰好構築了吳晟的不同身份,其作為作家、農人、父親、和社會抗爭、倡議者的身份。我們看見隨著導演的取材和鏡頭,以及白髮蒼蒼的吳晟穿梭在這些空間裡,試圖尋找平衡,並重探這些身份的意義和彼此關聯,那似乎也是紀錄片嘗試在吳晟年老的歲月上,不斷叩問的──「年輕」為何?〈他還年輕〉一詩中,吳晟指向「我們的玉山」──「他還年輕」,「他還在成長」,「他正年輕」,從深邃的海底,到湧動的岩石,到起伏的稜線高峰,到其上繚繞的雲霧,至其中蒼蒼茂林、溪澗大河,與勃勃生機……玉山的年輕是變化與流動,是空間的不斷敞開和延展,是時間與歲月的淬煉。而在紀錄片《他還年輕》中,林靖傑則指向吳晟,他因北農事件而走的每一步路,回望人生,並走訪、重探的每一個地方,都倚著其詩,交織成那廣袤多元的「年輕空間」,開展、綿延──「讓他成長、再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