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2020:短片競賽】擁抱自我的親暱:訪《害怕被碰觸的女孩》導演黃亮昕

  動畫導演黃亮昕最新作品《害怕被碰觸的女孩》以豐富的聲音設計與靈活的空間場面調度,呈現一位敏感型人格的女孩在面對親密關係時的內心震盪與變化。導演黃亮昕自前作《他們把自己交給漫長的沉默》開始,即以空間和景物的外部變化呈現內心的狀態,捕捉人際關係間幽微的親暱與疏離,令人印象深刻。本次新作其實是她在英國研讀實驗動畫研究所的畢業製作,她表示:「故事設定即是一位『害怕被碰觸的女孩』,觀眾不知道她到底過去發生甚麼事情,我不去描繪她本人,而是描繪她身邊的事物,讓觀眾去猜測她發生的事情,去體會她的情緒;比起讓大家知道到底發生甚麼事情,我更想讓大家去體會她的心情,因此主角最後片尾才真的現身,在此之前,觀眾只會知道主角存在那個空間之中。」

  黃亮昕透露自己對於描繪與展現空間變化的探索,啟於自己的一部舊企劃,當時靈感來自於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的一篇詩作〈空屋裡的貓〉(Cat in an Empty Apartment),她思索著該如何呈現貓和空間的關係與消長,於是想到利用空間忽大忽小這般超現實的表現方式呈現。而上一部《他們把自己交給漫長的沉默》同樣也是透過環境與植物等變化與轉場,呈現出一段關係的微妙變化。這樣非常具有戲劇效果的空間轉場技巧在新作《害怕被碰觸的女孩》中搭配上精彩的聲音設計,表現更為成熟,其中360度全景環繞轉換的片段令人聯想起《駭客任務》(The Matrix)環繞特效鏡頭,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動畫表現其一特點即為展現出真人實景拍攝之不能,黃亮昕也說她自己在創作的時候也會考量,如果故事內容真人實景拍得出來,她就不會特別想用畫的。

  聊起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實驗動畫所的訓練,黃亮昕解釋實驗動畫難以定義,僅知道創作上非商業導向,但啟發她以更自由更「創作」的方式面對作品;與她先前在台灣的訓練不同,上課時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驟,不特別畫分鏡圖也不寫故事大綱,反而時常以一個抽象的概念出發創作,譬如「時間」,再將創作出的片段剪成作品,也可能透過聲音的啟發去創作,都改變了她的創作方法與思維。本次新作,她就先將聲音初稿設計好,才動手繪圖。黃亮昕解釋:「聲音其實就已經透露許多東西,可以讓畫面更自由。例如聲音設計當中已經置入雨聲,我就不需要真的畫出下雨的畫面,因為聲音已經交代一部份的訊息,我就可以在畫面上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導演黃亮昕說明本次新作品《害怕被碰觸的女孩》是先在電腦上畫好動態設計,再以油畫顏料繪於透明玻璃片或賽璐璐投影片上,每一筆都用相機拍攝,一禎一禎仔細紀錄好,最後才完成每一秒鐘有十二格的動畫,她說這樣的動畫創作方式可以算是「逐格動畫」。

  然而到底這位「害怕被碰觸的女孩」是怎麼樣的存在?導演黃亮昕說:「我不知道切確的症狀會是怎樣稱呼?不過她一定是有一些生命經驗的創傷,可能是強迫症或是偏執症,然而還是想要努力維持正常人的生活。」片尾女孩走到海灘倒下,彷彿終於放下且攤開自我,最後一陣風吹來,好像帶來一些希望和轉機。黃亮昕說:「我覺得好像就在說,就算無法坦然接受其他人,那這樣也沒關係,這並不全然是一件錯的事情。」

  如此閱讀起來,《害怕被碰觸的女孩》或許像是一段自我和解與療癒的創作對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