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就是美:美國黑人電影節】《意馬心猿》就是迷失之地

編按:澳門戀愛.電影館於6月7至20日期間,推出專題活動《黑就是美:美國黑人電影節》,十部經典作品及近年大熱輪番上陣,再現九位美國黑人導演深厚和跳脫的敘事力量。電影節邀請電影館的特約影評人木太藍為選映作品之一的《意馬心猿》撰寫評論。

電影的女主角Sara是鑽研宗教與哲學的大學教授,黑人女性教授在1982年的美國的處境相當於《意馬心猿》的導演Kathleen Collins的處境。Collins能夠成功拍攝這部長片已是難能可貴,她安排了一個開放式結局,由觀眾為Sara描繪未來,但現實中,這部由非裔女導演拍制的電影一直沒有公映的機會,直至2015年,這部電影終被修復,我們才得以看見膠片年代的Sara。

她因學生以「妳的丈夫一定以妳為榮」稱讚而感到困惑,因隨性奔放的畫家丈夫不考慮她需求、執意搬至郊外居住獲取寫生靈感而委屈;學生邀請她參與畢業電影作品演出,她曾猶豫,但她對「狂喜經驗」的研究促使她決定參演,為此真正投入體驗學生作品中,並與演對手戲的男主角產生情愫而感到欣喜雀躍。劇情由舞蹈與音樂牽引,表達了男女主角情緒的起伏,膠片的粗糙質感讓人忽略《意馬心猿》剪接與演繹技巧的瑕疵,使人更專注於畫面構圖與擺設等電影語言符號。

Sara的丈夫並沒有因為她的參演而「以她為榮」,反倒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夫妻二人各攜異性出席而引發衝突。在婚姻面臨破裂時,她在學生的作品中正在扮演的角色發現自己深愛的人(丈夫)偷情。相對她平日的保守與矜持,此刻她手中持槍、濃妝,袒胸露臂的鮮豔衣着暗示她處於情緒失控的狀態。她臉上的表情鬱結難耐,「狂喜」的體驗在她選擇開槍射擊時終告結束,轉而是另類喜極而泣。鏡頭從Sara的丈夫趕到學生拍攝的場地轉往近鏡拍攝她流淚的面容,她的情緒起伏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掙扎,就像呼喚你我關注女性主義的轉折──從兩性不平等的外在壓力中發展至勇於爭取權利的獨立開放。

《意馬心猿》無疑是女性黑人在電影業界作出貢獻的珍貴歷史紀錄,通過這對主角夫妻大膽地追求情感體驗,表達了「狂喜」的抽象形態。性別地位的高低貴賤衝擊婚姻關係的護城河,動搖愛情的根基,而追求「狂喜」更可能使婚姻生活失去平衡從而迷失方向。婚姻是雙方共同構築的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丈夫會不會為挽回Sara的愛而走進拍攝現場擁抱她?妻子要不要放下手中捍衛權利的武器而言歸於好?答案留待觀眾自行思考。

愛情是跨越種族的話題,人類總有心猿意馬時,無分黑白棕黃種。然而當我們擁有傷害對方情感和軀體的權力時,即使憤慨,是否可停一停、想一想,別像失控的猿馬般展現獸性,而能嘗試在迷失之地中修復自我?

《意馬心猿》(1982)

導演:嘉芙蓮哥連斯
86分鐘/美國/英語對白,中文字幕/彩色

日期:6月12日
時間:晚上7:30
地點:澳門戀愛.電影館

受學生愛戴的哲學教授莎拉能言善辯,但卻說不出為何近日心緒不寧。與此同時,其藝術家丈夫卻以尋找「繆斯」為藉口,終日和少女搭訕。當莎拉為學生拍攝短片時,遇上個性獨特的男演員,在乏味的生活中能否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風趣的知識分子對感情煩惱的迷思,或許令人想起活地亞倫的喜劇,但本片少了怪叔叔的凝視,多了一點女性直覺。導演嘉芙蓮哥連斯於 1988 英年早逝,幸得女兒為這部作品作數碼修復,三十多年後得以重現大銀幕。

詳情:http://www.cinematheque-passion.mo/cn/Programme/losing-ground-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