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電影刊物的想像:獨立雜誌《Nang》

《Nang》的出現,彷彿電影書寫圈裡吹起的一縷清風。這本半年一刊、為期五年的雜誌在電子化的世代一反其道,更加專注於紙質的選擇與內頁的設計;策劃團隊婉拒任何形式的商業置入,只仰賴獨立贊助者與讀者的挹注營運;除此之外,他們更不畏歐美宰制的電影產業,選擇在主流之外,(以英文)談亞洲的移動影像(moving image)。

來自意大利、工作生活於南韓的主編David Cazzaro是重要的幕後推手。長期研究亞洲電影的他將自身興趣轉化為發想與執行的能量,催生了這本無法被定義的電影刊物。在《Nang》中,讀者不會看見任何典型的影評、新聞或者當月電影推薦,取而代之的是一篇篇切入點獨特的訪談、珍貴的手稿和引人入勝的邀稿文章。這一切都是Cazzaro策劃的巧思,他擺脫長年被時效性桎梏的電影書寫模式,於每期刊物邀請一位/組客座編輯策劃特定主題,藉此深化探討,也觸及更多電影之外的亞洲社會與文化。

在預定的十刊之外,Cazzaro先是出了本Issue 0,除了解釋雜誌的策劃理念、形式、預告介紹下一刊的客座編輯,更試圖重新定義亞洲電影。Cazzaro以「Asia(s) (and cinema[s] in Asia[s]/Asian cinema[s])」作為章節小標,在Asia和cinema之後皆以括弧加上的複數詞尾s。對他而言,亞洲電影並非囿於單一且扁平的刻板形象,反而是流動且多元的。除了以地理上的領土疆界定義亞洲,《Nang》更不斷擴展與挑戰這樣的國族劃分,從影像創作中挖掘更多可能性。

這樣的企圖在現已出版的四期刊物中盡顯,Cazzaro與編輯群既圈劃出亞洲電影的獨一無二,也談她的普世特質。第一期以神秘感十足的幕後工作《劇本創作》(screenwriting)破題,新加坡客座編輯Ben Slater以十三組編劇及編導工作者的訪談回應,其中穿插金馬影展曾上映的《瑪麗快樂真快樂》Mary Is Happy, Mary Is Happy、暢銷印尼小說改編電影的《天虹戰隊小學》(Laskar Pelangi)等珍貴的劇本節選。第二刊則以抽象的選題切入電影的《傷痕與死亡》(Scars and Death),「為傷痕與死亡書寫」是受邀稿者收到的唯一提示與規定。於是,那些因拍攝而負傷的工作人員、被大時代噤聲抹除的電影,與所有拼死也要獲得機會的創作者,他們的故事,一一被記錄與講述。

第一期中的劇本原稿與分鏡圖節選。(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第一期中的劇本原稿與分鏡圖節選。(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第三期《虛構書寫》(fiction)提出,「所有的觀影經驗與其後的回想都是一次創作與再創作的過程」, 客座編輯、馬來西亞製片Amir Muhammad因而邀集文字工作者與插畫家重新詮釋多部經典電影。其中,泰國藝術家Unchalee Anantawa將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結合成一幅拼貼畫;菲律賓藝術家Likhain則重製了《攻殼機動隊》的視覺呈現;韓國電影《空屋情人》的海報也由德國藝術家Melanie Fassbender重新設計。最近一期的《Nang》轉而將目光置於因各類因素離開母國,於他處生活的的電影工作者,以《進與出》(In&Out)為題,思考跨文化的經驗對於電影創作的影響。在這四期中,讀者不斷見着企劃團隊以亞洲電影為稜鏡,折射而出,移動影像的多重面向。

Unchalee Anantawa及Likhain的作品。(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Unchalee Anantawa及Likhain的作品。(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除此之外,Cazzaro也對刊物的印刷與設計格外關注。有感於許多電影工作者窮盡氣力確保作品的影像品質,大部分的電影雜誌卻對刊物裡使用的劇照清晰度與呈現方式幾無把關,他大老遠找來了瑞典知名紙品商Arctic Paper與印刷公司Göteborgstryckeriet,以確保每一期的《Nang》皆以兼具品質與環保的方式製作。封面與內頁的設計上更與南韓設計師團體Shin Shin合作,標題的仿舊挖空即是他們的巧思。 Nang在當代泰文中意為電影,詞源卻來自傳統的皮影戲,Shin Shin的設計便是為了呼應此一意象。

《Nang》的印製過程。(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Nang》的印製過程。(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封面標題的挖空設計呼應泰文語源中以皮影戲的意涵。(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封面標題的挖空設計呼應泰文語源中以皮影戲的意涵。(圖片來源:Nang Magazine)

Cazzaro曾引用編輯兼設計師Peter Biľak在電影雜誌《WORKS THAT WORK》終刊號中寫下的一段話,解釋自己為何在《Nang》初出刊時,便萌生以十期作收的想法。他說:「我堅信,我們應該要刻意專注於結尾,就如同悉心設計開頭一般。」或許,提早設下休止符更能讓策劃團隊專注於每一次的製作,在剩餘的六期中開展出截然不同的風景。

 

參考資料:

World of Apu- Nang Magazine

Stack Magazine- Behind the scenes: Nang magazine

Nang Magazine Website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