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電影政策,就沒有電影產業 ──《大藝術家》導演給法國總統的公開信

以《大藝術家》(The Artist)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的法國導演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在一封寫給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的公開信中,強烈抨擊政府「犧牲電影界」刪減國家電影投資補助預算;他的核心論點為:沒有電影政策,就沒有今天的法國電影。

法國電影產業之所以為歐洲最強,國片足以抗衡好萊塢,《大藝術家》導演歸功於法國健全的電影政策制度。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法國就創造了運行至今的國家電影投資循環機制,以法律階層的高度,規定影視相關稅收如電影票稅、 電視稅、DVD稅等歸於電影投資補助資金;影視產業越興盛,政府電影投資補助也越多。法國國家電影投資規模之充沛,幾十年來讓所有法國長片幾近全可得國家補助與電視台投資達總預算六成以上。而藝術片和新導演作品更有專責委員會審理,得特別投資補助。

《大藝術家》導演認為:電影政策創造就業與文化軟實力。他舉例說明:一部電影在法國拍攝,可創造一百至兩百個就業機會,相當一個法國中小企業的規模。《電影筆記》前主編佛洛東(Jean-Michel Frodon)更指出:今年(編按:2013)坎城影展金棕櫚法國片《藍是最暖活的顏色》(La Vie d’Adèle)若無政府補助,不可能開拍;不僅法國入選正式競賽的電影全獲得重要補助,法國電影補助機制甚至還投資了丹麥、義大利、查德、墨西哥、甚至美國獨立製片電影;一個成功的國家電影政策,不但能維持產業命脈、創造文化實力,更可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國際影響力。

面對全球化好萊塢的攻城掠地,大導演加華斯說得直接明白:「沒有政府補助,就沒有電影。」法國成功電影政策的觀念價值、政策法規、與貫徹執行,韓國政府學得很快,金大中總統徹底改革《電影振興法》,大刀闊斧「拷貝」了法國電影政策, 創造了九十年代以來韓流電影產業與藝術奇蹟;中國政府也學得很快,相比台灣政府三零一談判全面開放外片進口,一年內國片產業瞬間崩潰,中國政府比照法國電影政策「文化免議」(l’exception culturelle)精神,保護國片市場,二十一世紀以來獲得「井噴式」成長。

法國第一任文化部長作家馬爾侯(André Malraux)說:「電影是工業也是藝術。」電影需要一定規模投資的產業連結,也有創造保存國族文化的藝術使命,台灣政府對電影產業與藝術特殊性長期表現出被動與顢頇。當世界以跑百米速度為自己的文化競爭力衝刺的時候,台灣政府不僅輸在起跑點上,而是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不知比賽早已開始,台灣的電影政策不能再無知和無作為了。

 

文章是作者於2013年在面書發表。五年後,作者再在面書上提出後續問題

 

五年前寫的熱血文。五年後狀況是否有點改變?

1、法國電影界因為有第一線導演、製片集體對政府嗆聲施壓,得到總統與文化部長的高度重視,繼續堅持發展商業與藝術電影分別輔助的精神,讓兩者都能發光,並積極投資弱勢小國發展藝術電影,長期開創不同好萊塢統治霸權的另類戰線。

2、韓國依循法國電影政策模式近三十年,不僅電影產業突飛猛進,藝術電影於世界一級影展不斷製造驚奇。

3、中國貫徹法國電影政策【文化例外】精神,立志成為世界電影第一大國。

4、台灣呢?

 

手民編輯則在想:

那麼,香港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