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一男手持「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八十至九七」影展小冊子
原一男手持「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八十至九七」影展小冊子

2017山形影展觀察記

兩年一度的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完滿結束,首先祝賀香港代表陳梓桓的《亂世備忘》獲獎!小編亦有幸親身參與影展,短短幾天已感受到山形影展與其他大型影展的不同,包括在地的深耕連結(開幕會放映與山形有關的影像、每場放映都有當地居民做義工,部分甚至由第一屆幫忙到現在)、選片的先鋒視野(例如不少「虛構」或前衛的作品)。最好玩當然是每晚到香味庵認識不同人,導演、影評、觀眾,各種領域的人都可以平起平坐地討論紀錄片。小編亦帶了我們早前影展的小冊子,宣傳一下香港紀錄片,得到日本紀錄片大師原一男導演的支持山形影展之行啟發了不少對真實影像的想像,以下作小小的總結:

 

國際競賽部分

今年國際競賽部分中國及日本紀錄片各有兩部,其他地區分佈平均。小編看得不多,但非常推薦兩部──原一男的《ニッポン国VS泉南石綿村》 及João Moreira Salles的《In the intense now》。小編是原一男粉,這次來山形影展其中一大目標就是觀看他這部長達215分鐘的新作。這部有關日本石綿產業導致肺病,患者與家屬控告政府的抗爭紀錄,難免讓人聯想到土本典昭「水俁係列」紀錄片。不過原一男又豈會以旁觀姿態記錄抗爭?電影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訪問患者等為主,到了第二部分,回歸他昔日以鏡頭作武器的信條。導演除了攜帶攝影機參與外,亦嘗試通過導演、攝影機同被拍攝者的互動引發起憤怒的情緒,就如原一男作品常見的,以攝影機製造衝突的場景。而向來都善於拍攝個體私密面向,今次轉向集體,原一男亦承認自己風格改變了。或許是日本的政治環境令他更關注現實?本片的放映還邀請片中的人物親身到場,與觀眾同哭同笑,最終更獲得山形的「市民賞」。

巴西導演João Moreira Salles的《In the intense now》,小編會形容為個人與歷史的幽微交界:全片只用歷史片段、家庭錄像,與導演母親在中國文革時前往北京旅行的travelogue,串連起三場運動/革命/騷亂──法國六八、中國文革與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導演在片中以隱密的畫外音叩問人如何在運動中萌發巨大熱情,而當熱情散去,歷史又會轉化成怎樣的形態?最震撼之處,不單通過個人同家庭歷史扣連幾場運動,更是導演嘗試重塑歷史片段中隱埋的意義,於是,他有多種挪用影像的方法,像會放大某人影像,去探尋他在歷史中的角色和意義。導演在映後談講到為何只用found footages,因為他好奇images的構成,包括在不同政權體系下拍攝的images,不論係民主還是極權。這部片亦獲得山形頒發的「特別獎」。

 

日本視野及亞洲新浪

山形影展作為在地的影展,可從每屆的日本視野單元看到日本本土紀錄片的發展趨勢,包括形式或題材。「311」是日本不能磨滅的創痛,亦成為很多紀錄片的主題。今屆小編亦看了兩部有關「311」的影片《かえりみち》(The Road Home)同《Between Yesterday & Tomorrow Omnibus 2011/2016》。前者是原本住在福島的女導演大浦美蘭的個人/家庭錄像,她參加了上屆的「Yamagata Rough Cut!」,這環節主要鼓勵年輕的拍攝者展示一些拍攝理念或片段。《The Road Home》在形式上或只是日本慣常的個人紀錄片,但當拍攝的家庭身在不同語境,自然產生不同的意味。像導演在片首已交代,不想再被視作受害者,所以先要表現家庭日常。而她亦呈現同父母的關係或衝動,看似平常,但爸爸在福島核電廠工作,為家庭日常增添複雜的厚度。

《Between Yesterday & Tomorrow Omnibus 2011/2016》則由四位日本先鋒導演拍攝,包括被稱為「孤高」導演的大木裕之,他們分別在日本「311」發生不久以及五年後記錄「昨天」的聲音與「今天」的畫面,部分導演拍攝了如沉思的緩靜影像,部分(如大木裕之)則以跳脫的方式記錄,然後把八部只有五分鐘內的短片拼合成新的圖景。以實驗形式重新理解歷史創傷並非輕省,反之,小編覺得更是一種對災難感觀經驗的陌生化。

不得不提的是另一部入選主競賽單元我妻和樹拍攝的《願いと揺らぎ》,同樣有關「311」,導演拍攝一條村在災後恢復傳統舞獅的過程,但揭示的是不同世代村民之間的角力,難關重重。導演更將拍攝的難處融合為片中的敘事,最後將影片放給主角看,攝影機的確介入甚至改變了人的生命。日本視野單元還有一部由中國導演邢菲拍攝有關中國人李小牧在日本參選區議員的紀錄片《選挙に出たい》,以及另一部剛去世的導演堀禎一執導的《天竜区奥領家大沢 別所製茶工場》。可惜筆者錯過了兩位日本導演村上賢司的《後ろに振り向け!》及大西健児《幽霊 REEL-1~6 総集編》兩部8mm作品(哭)!!

亞洲新浪有香港代表陳梓桓的《亂世備忘》(小編見證梓桓好多日本男fans啊)與台灣的《翡翠之城》。小編看了來自沖繩的video artist山城知佳子所拍攝的兩部作品,原來以四屏的裝置呈現,今次改為單頻道拍攝,相信感觀經驗應非常不同。有關舞蹈的《創造の発端 ―アブダクション/子供―》(片中的舞蹈員更在映後談擔任翻譯),細察身體微小的部分。另一部有關沖繩嘅《肉屋の女》,主題是沖繩的一間肉店的抽象「故事」,帶出國族與性別的複雜關係。她的兩部作品入選已足證山形的開放性,將虛構的錄像同樣放在「紀錄片」的雨傘下。

 

紀錄片與地緣政治

由小川紳介成立的山形影展亦著重紀錄片同政治的關係。由幾屆前已開始關注中東國度的作品,今年主題是黎巴嫩。小編只有時間看由日本導演足立正生所拍攝的《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大名鼎鼎的足立正生因聯合黎巴嫩與巴勒斯坦的P.F.L.P.而被日本政府以涉及恐怖主義行為之名禁止出境至今,但他依然不改本色。全片徹頭徹尾是一部激進的政治宣言,難忘片中一句:weapon is the language of the oppressed(編譯:武器是被壓迫者的語言)。攝影機也是我們對抗政權的語言!

 

導演回顧

山形影展每屆會選定回顧的主題人物,重視紀錄片歷史的縱向維度。今屆有數位導演回顧單元。小編看了Fredi M. Murer的幾部短片,訝異於作品的玩味與即興性,可惜時間不夠看更多……另外,更有紀錄片大師佐藤真的回顧,紀念他逝世十周年,以及今年剛去世的松本俊夫,作為不同時空的交錯對話。

 

* 文章與圖片來自「香港真實影像協會」Faceboo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