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火車上的鐘

日前去看畢贛 的《路邊野餐》,早前已聽盡好批如潮,導演也憑此片得了金馬和盧卡諾的最佳新導演。當然,焦點盡落在40分鐘的長鏡頭,畢竟,在當下電影這項藝術中,長鏡頭已成為某種藝術/技術奇觀,觀眾都想一睹如何長、怎樣長、為何長。

映後友人相談,竟出現兩極意見,一說極之喜歡,在時間上過去、現在和將來結合,40分鐘的長鏡頭中亦見盡虛實之交接,所拍的小地方彷彿是時間的晶結,如此,一鏡到底顯得極為迷人。另一極則說,導演年輕,不夠沉穩,鏡頭有時太急,長鏡頭那一段也多出現狀況,彷彿聽見一個飊高音的歌手差點飊不上高音那種險象橫生;至於關於時間的主題,不斷出現的鐘/錶面有點過於刻意。

而一個朋友則說,最後那一個火車身上回轉的鐘拯救了整部影片。

關於時間這主題,不論香港還是台灣的藝術電影中都多有探討。在香港,有誰能忘記王衛家的鐘呢?不論是一分鐘朋友的那個,還是《花樣年華》的那個。他的鐘,既然宿命的無奈,也是倒數的焦慮。命運即將降臨而無可改變。

至於台灣,最叫人難忘的大概是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的鐘/錶了。那個被抱在身上的鐘,那個顯示台灣/巴黎兩個時間的錶,既是分隔二地二人的雙重時間,也是生與死、陰陽之隔的兩個世界,表示著,其實人不能穿透,固在原地。

而畢贛在火車身上的回轉的虛構的鐘,會否成為當下中國鐘/時間性/現代性的代表呢?若是,那又是指向甚麼呢?是現代性之火車不斷前進而撞擊出過去之虛幻?還是無視時間的前進而執意沉迷於過去的時光?

未知論者可有解答?如有,請不吝賜稿。

畢贛大概是近年中國新一代最為觸目的藝術片導演,電影中心說是8月25日特別放映,但到網站看看,已經加開了14、15、17三場。這恐怕是本月值得關注的影片,有買襯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