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溝」電影節之前──「溝」電影節2016序言

寫這段文字之前,電影文化中心的同事曾經建議我,盡量就如何界定「Cult Film」表述一下。我知道那是因為節目的片單非普遍認知的「Cult」口味,恐怕會被大家所忽略。

這令我想起,在好些電影欣賞的課堂上,學員之間也曾討論同一問題。譬如,低成本的非主流電影、剝削片(exploitation film)、功夫片、另類(paracinema)以及冷門的藝術電影,是否就叫「Cult Film」?延伸下去,還有特攝片(Tokusatsu)、血腥暴力電影(splatter film)、軟性色情片(softcore pornography)、恐怖片(horror Movie)等諸如此類的片種,倘若全都屬於「Cult」的話,那它們的共通點是甚麼?

回想,策劃這個電影節的時候,邀請了影評人安娜參與,過程中商討比較多的也是這個部分。要認真探究的話,這問題不可能概括成一個答案,亦難有結論。因為事實上,「Cult Film」本身已經有過演變,甚至乎要追本溯源的話,一開始根本就沒有確定的解釋。

如今「Cult」片,多是泛指有特定元素的片種,例如過度暴力、血腥、或者綜合了種種不合理的動作場面和大量黑色幽默,都被歸類為「Cult Film」之一。不過,談到被命名為第一部「Cult Film」的《洛奇恐怖晚會》(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1975),它最著名的並非夾雜了亂倫、異色戀、易服癖等怪奇元素的音樂劇(musical theater)內容,而是作有限度放映期間,粉絲插入角色扮演(cosplay),仿效戲中人物的對白和動作,做膜拜式(cult followings)的實時演繹,且在多年來的間歇性放映中持續傳承。這部分才是成就《洛》片為傳奇最有趣的關鍵。

「溝」電影節2016選片《活死人之夜》

「溝」電影節2016選片《活死人之夜》

「Cult Film」是指電影本身,同時「Cult」也是指出現電影崇拜時的行為。如剝削類的美國片《隔山有眼》(The Hills Have Eyes,1977)、日本片《恐怖奇形人間》(Horrors of Malformed Men,1969)就被定性為「Cult Film」。可同時,宣揚真善美的《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1965)、動畫片《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破》(EVANGELION: 2.0 You Can (Not) Advance,2009)等,因有模仿性的演出和狂熱崇拜出現,也會被視之為「Cult」的代表性電影。

一部「Cult Film」,或者一部電影被「Cult」,成分可以很複雜和矛盾。一方面,它可能屬冷門片種,承載著反社會、偏激、離經叛道的內容。但另一方面,也有相反的演繹。如傳播的信息非常健康,健康至某程度上的極致,甚至到達令人倒胃的地步,因此成為「Cult」的經典案例(不信的話,網上試打關鍵字《恩義難忘》[Your Infinitive Kindness]搜尋。這部1965年的彩色粵語片,可能比影史上任何一部電影更富資格被「Cult」)。

有說:「Cult Film」不是拍出來,而是「爆」出來的。意思是,從原教旨主義角度出發,製作人理應意識不到所拍攝的電影會成為「Cult Film」。這方面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艾活(Edward D. Wood Jr.,1924-1978)「認真」攝製的大量「垃圾」作品。「Cult」的結果,是無端被發掘、被追捧、被崇拜所引爆而來,屬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早年對主流片廠來說,這命名本身帶有負面的評價在內(比如粗糙、兒戲、不被大眾接受等),算是貶稱的一種。

「溝」電影節2016選片《靈魂狂歡》

「溝」電影節2016選片《靈魂狂歡》

往後除了媒體的急速發展,也拜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成名所賜,「Cult Film」近年從小圈子趣味逐漸變成一種可銷售的普及類型,同時也從利基市場(niche market)轉至有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操作,成為可複製的類型片之一。亦即,製作人可以有意為之,通過計算造就一部「Cult Film」,當中的所謂傳奇性也因為產量增加而被削弱,被觀眾發現、發掘的樂趣和獨特的詮釋角度,即突然「爆」出的情況,相對就變得比較少出現了。

原則上,「Cult」是不能確定,不能預期的東西,雖然它本身的小眾性被市場所吸收,屬無可厚非的事情,但難免因此減低了觀眾對電影的想像。基於這個出發點,我與安娜選片的時候,刻意剔除了近年比較熱門的「Cult Film」片單,以源頭及其變奏做定位,包括在地性與主觀因素來選擇,嘗試輕微撞擊一下約定俗成的「Cult」口味,讓觀眾留一點討論的空間。這就是我們討論後的想法。

最後一提的是,因為「Cult」的混雜與不確定性,所以我們以中文字義「溝」來命名這個小型電影節的主題,與音譯是無關的。

* 感謝利志達為電影節繪畫的主題圖像,畫內奇特的空間與靜態的氛圍,是非常貼切的。

編按:劇照由「溝」電影節2016提供,特此鳴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