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綿悱惻,還君一縷幽魂:聶小倩的文化意涵

香港舞蹈團將於11月27至29日(五至日)演出大型舞劇《倩女。幽魂》,這舞劇的意念來自於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1987),而藝術指導更邀來在《倩女幽魂》中飾演姥姥一角的劉兆銘 Ming Sir。如此機緣,造就我們重談《倩女幽魂》的機會,由此可以發掘出差不多三十年來《倩女幽魂》不衰的魅力所在。

在我這一輩中,但凡提起聶小倩,腦海中必然浮現出王祖賢的絕色容顏,和她飄逸而且豔麗的身姿。無論是蒲松齡的原著,還是最為我們熟悉的徐克版《倩女幽魂》電影,主題都是圍繞著女鬼小倩的成長過程,講述小倩從被迫害人到愛上書生寧采臣,又在劍俠燕赤霞幫助下脫離姥姥操控,獲得自由。以原著觀之,小倩的形像及帶出的文化意涵與中國歷代的志怪小說有顯著差異,既深化人鬼戀的恆久主題,也帶出了幽魂的意志,從當初被動地忍受操控昇華到抵抗束縛,直到自身重獲自由,再世為人。

香港舞蹈團大型舞劇《倩女。幽魂》劇照

歷經改編的聶小倩

蒲松齡原著的《聶小倩》故事有純潔愛情,有人鬼鬥法,有邪不勝正,情節無疑精彩,家傳戶曉,難怪兩次電影改編皆成經典。在談論徐克《倩女幽魂》之前,要知道上世紀60年代由李翰祥執導,樂蒂、趙雷主演的同名電影,是第一部進軍康城影展的香港彩色電影,而徐克拍攝時也參考李翰祥版本不少設定,例如承繼了寧采臣「收賬書生」的身份,然而女主角聶小倩的性格設定,卻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只是對如何呈現聶小倩的意義,徐克有自己的想法。

自徐克改編後,聶小倩不管其形像,神髓,後來者多受影響,在王祖賢演出下,小倩似飄逸出塵的仙女多於陰森恐怖的女鬼,原來「女鬼」可以這樣呈現。例如2011年葉偉信導演的《倩女幽魂》也承繼小倩輕紗薄衣的打扮。另外,經電影深化的人鬼戀主題,配以戲中營造的奇幻和浪漫氛圍,後來的電影如《青蛇》、《畫皮》多有承襲。

身不由己的形像

聶小倩初次登場,是以誘惑男人的「豔鬼」形像呈現於觀眾眼前。小倩受姥姥脅逼,每有男人夜宿蘭若寺,便以色相引誘,劍客夏侯便是如此遇害,被姥姥吸乾血液而死。當時在一旁觀看的小倩面露不忍之色,側面披露了她正身陷一個困境的事實,但是當時她仍不能提出質疑,只隱約憑著惻隱之心,不情不願地成為姥姥吸血殺人勾當的共犯。

去到第二次色誘,小倩遇上來到破廟的寧采臣,這次色誘與上一次相比具有層次遞升的意味。因為小倩屢次誘惑俱不果,這時她內心大概疑竇叢生,蓋因其色誘技巧出眾(從前次色誘夏侯一幕可見),但寧采臣不為所動,更讓小倩見識到承繼儒家精神的人與凡人是何等不同。寧采臣喜好和平,不擅動武,卻有一顆正直,好仁義,強調「愛人」的心,這些價值觀間接催化了小倩內心漸漸高漲的,對姥姥的懷疑與不滿。如果天下男人皆是易受引誘之人,那她被逼勾引男人這困局便沒有出口。所以當小倩索性迷暈寧采臣後,也不禁說:「看你人倒很善良,可惜來錯了地方。」這是明明白白的同情,及對自身所作所為的「自覺」──小倩心裡清楚自己害人,雖是被逼,卻無可奈何。

「浴桶一吻」作為抵抗意志

《倩女幽魂》中那幕小倩為隱藏寧采臣的人氣,與他在水中相吻的情節,為原著所無,卻創造經典,為人津津樂道。「浴桶一吻」鋪排姥姥欲啖食寧采臣,而小倩力求守護之間的衝突,整段劇情緊張而浪漫,小倩與采臣情愫漸生,但更具意義的是,這是小倩第一次反抗姥姥意志的行動。

姥姥從婢女小青的告密得知小倩私藏男人,拂逆她的意志,大怒不已,小倩將寧采臣放在浴桶內,區分了人界與妖界;寧采臣久在水中快要缺氧,小倩不得已俯身探進水中與他接吻,從私藏昇華到「私戀」──因為欣賞其善良本性,決意相救;又因為相救,真正促成兩人感情,拯救,施恩,相愛三者結合,從這幕開始,小倩便注定是一縷反抗的幽魂,正是源於寧采臣的愛心令小倩醒覺,悔恨過往的蒙昧,決心叛逆姥姥。

反抗自然換來姥姥的「鎮壓」,姥姥認定小倩背叛自己,救走將到口邊的獵物,電影裡大肆呈現姥姥的絕對權威,映襯小倩孤苦無依的「奴婢」的弱者形像。盛怒的姥姥不斷鞭打小倩,語帶恐嚇,「我要你煙消雲散」,小倩雖有反抗之心,卻無反抗之力,只有連連在地上翻滾,叫苦,仰視姥姥。從這幕承接住「浴桶一吻」劇情可知,寧采臣正直善良(或可稱為仁愛)的本性啟蒙了小倩的反抗決心,而後來燕赤霞的出現,正好補充其「反抗之力」(整部戲唯有燕赤霞才有能力對抗妖力高深的姥姥),真正令小倩從姥姥解放出來。

遷葬作為圓滿的解放

不管是原著還是電影改編,「遷葬」都是小倩解除束縛的關鍵情節,因為小倩客死異鄉,被草草葬於樹妖旁邊,魂魄受姥姥控制,才會衍生出一連串故事。為什麼掌握了藏有屍骨的金塔便可以控制魂魄?金塔或可視之為死後的肉身,內裡殘餘的骸骨是幽魂的憑依,尤其是小倩當時尚未有投胎轉世之機,孓然滯留於人世,沒有金塔作為其根本,小倩這隻孤魂野鬼可算是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了。

徐克版本承繼了李翰祥版本,改去原著劇情所述,寧采臣送小倩屍骨回鄉後,小倩回復陽身,並於寧采臣共結連理,更有子裔。遷葬關涉的是尋找屍骨的過程,電影將之安排成一場任務,小倩唯有遷回家鄉下葬,才能把握投胎轉生的機會,遠離蘭若寺群妖,再世為人。寧采臣趕及完成任務,卻要與小倩永遠分別,「人鬼戀」主題雖然到此為止,但作為女鬼小倩成長,奪回自由的文本,這個處理更合現代觀眾的口味。人鬼戀註定不會圓滿,原著選擇以超越現實的經驗,令小倩死而復生,相夫教子,小倩從「鬼」變回「人」,讀者可從兩種狀態之下小倩的遭遇窺探到作者的看法,鬼是喪失主體性的,而人是一種重奪主體之後的最佳狀態,也是成長的終點;徐克版本的處理則結合女鬼成長與人鬼戀的命題,投胎再世為人是小倩的成長終點。

如果小倩為了愛情而滯留人世是狗血的想法,畢竟寧采臣由憐生愛,小倩由私救到私戀,都源自於小倩的困局,拯救了她,必然讓這段感情留下遺憾,亦算合理。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人鬼戀終究殊途,但是正如小倩與寧采臣的水中一吻,吻(愛情)連結了兩人,連結了兩個世界,沒有所謂圓滿歸宿,能夠相遇相知,也許就是人鬼戀的最佳結局。

另外,何以投胎轉世會是唯一出路?我們應該對徐克抱持這想法感興趣,對現實當下的理解,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對應方法。徐克與程小東合力打造的世界觀是黑暗的世道,忠臣隱退避禍(如燕赤霞),人為私利相鬥,綱紀敗壞,(這些世界觀在續集《人間道》有更詳盡的呈現)。若以「九七大限」這個當時流行的,關於香港將被中國收回的「末日」思想指涉,則小倩選擇投胎轉生便多了重昇華,解放的意味,今生不可得,則記取來世。對當年時局,徐克或者有其隱喻。

總括而言,小倩所盛載的意義除了歷來讀者對其纏綿悱惻的動人情感外,更多的是關於小倩從醒悟到行動的反抗精神,電影結合各種對鬼,對人,對世道的詮釋,構成了一幅探討人情道義的畫卷,而小倩正是當中一道至善至美的風景。

至於小倩從電影媒介跑到舞劇空間,又會是怎樣的一片風景呢?對鬼,對人,對世道的詮釋又會否有所翻新呢?那就且看香港舞蹈團大型舞劇《倩女。幽魂》如何演繹,如何詮釋了。《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形象,或可以讓我們從尋「聶小倩」這符號演化的路徑,從而察看「鬼道」於這三十年來的變化,或許能側看出三十年來世道變化也未可知。

香港舞蹈團大型舞劇《倩女。幽魂》劇照

* 香港舞蹈團大型舞劇《倩女。幽魂》︰http://www.hkdance.com/performances/lamour-immorte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