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後,仍是見習生:《見習無限耆》影評

上週難得半天空閑,心頭一直記掛的幾部電影卻全買不了票。我們唯有站在《見習無限耆》的海報下,猜起了包剪揼:看,還是不看。「幾乎可以預見的無甚驚喜的劇情。」我轉身說,邁步離開。「但亦因為這樣,想必不致太差。」我遲疑一下回頭,又說。包剪揼誰勝誰負,我已記不得了,但終於還是買票入場了。如此這般,本只是題外話,但要談這一部電影,我卻必須由觀影前的「期望」說起。

意料之中:見習生的不變套路

2006年的《穿Prada的惡魔》可謂Anne Hathaway的成名作,9年後《見習無限耆》正好可以配成一對,相映成趣。同以「見習生」為主題,同樣是時裝事業,由Anne Hathaway配搭一位重量級演員,先為Meryl Streep,後為Robert De Niro,縱然「老闆」、「見習生」身分大挪移,但仍可令人輕易聯想,而主要情節亦想必如出一轍。一個不被老闆待見的見習生,來到陌生的環境,經過默默的努力、付出、適應,終於得到老闆的信任和情誼,過程中還要加添一兩次重大危機作為高潮,最後二人對彼此改觀,亦從對方身上有所得著,見習生面對成長和抉擇,老闆亦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穿Prada的惡魔》因為曾經的成功而已成套路,連國產的《小時代》亦被評抄得十足十,《見習無限耆》離不開套路也是預料中事。其實本來這類小品故事亦不必在劇情中玩出甚麼大驚喜,只求感情溫馨細膩,讓人看得舒心,但既是相同的路向,我們也許仍可以期待一點新意。於是當《穿Prada的惡魔》集中於女強人在事業巔峰的難處和空虛,畢業生初入職場時理想和名利的取捨、自我的迷失,《見習無限耆》的新意就都放在「超齡見習生」這一隻籃子上了。然而,一旦放不穩妥,只怕籃子裡就空空如也了。

預期之外:說好的,羊肉呢?

由Robert De Niro飾演長者見習生,中文譯名高調宣言「無限耆」,海報上路牌一樣的大字寫明「經驗是永不過時的履歷」 ──無一不告訴你,電影的主題是,老人的經驗和智慧如何在職場中發揮獨特作用。說來對於以老人為主題的喜劇故事,我向有點不足為外人道的小小偏好以至執念,《老爆伴郎團》(Last Vegas)、《玩轉身前事》(Bucket List)、《非常盜賊》(The Maiden Heist)諸以此類,甚至《四個小生去旅行》,不必怎麼精彩,我亦自看個不亦樂乎。箇中原因不好說,大概是總覺得老人家別有一種豁然而老到的可愛,背後又卻總有點冷暖自知的無奈和失去。最後「毅然」入場,亦不得不說是衝著這一點。結果,在既定的預期下,也不得不說有一點失望了。

其實亦不能說電影中未有處理如此主題,最明顯的莫過於「網購時裝公司」的設定,資訊科技向來都是表現老人與時代脫節的典型「標誌」,而又別出心裁地把Robert De Niro安排為電話簿公司的前經理,電話簿已被現今世代所淘汰,廠房亦被此網購公司取代,同一空間中站著同一老人,交匯著他所見證的兩個時代。其他刻意的處理亦包括他和年輕見習生同時拿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用具」、習以為常的葬禮、登記成為Facebook用戶、對衣裝的重視,以至於隨身帶著手帕的風度等等。可惜此等處理多只為電影中的細枝末節,亦是過於「典型」的對照,難以挖出甚麼深度,只能留下一個「哦,果然有這類場面」的印象。

而回顧電影中一些較為「重要」的情節,如Robert De Niro把凌亂書桌清理好而帶來的首次改觀、替換醉酒司機、分析公司數據、空降CEO、丈夫的婚外情事件,原意該為Robert De Niro展現出的年長者獨有的經驗和特質,而成功拆彈,然而他展示出的積極、能幹、認真、細心,均不涉及年長者的人生經驗,而只是這人本來的個性而已,只有一點觀察力,能勉強算為「過來人」的冷靜旁觀。換言之,若把這位長者換成年輕40年的「初出茅廬.狄尼路」,亦可以有同樣的發展。甚至接近尾聲的「偷電腦」事件,雖可說有趣而帶動了觀眾的氣氛,但其中Robert De Niro的提議和表現更可稱得上莽撞稚嫩。若要說他的「年長」身分帶來了甚麼轉變,可能就只有教會了後輩追女仔不能靠短訊了。

於是不由得想起,上課時談到會考作文「檸檬茶」,如果故事中的「檸檬茶」改成「維他奶」亦無不可,那題目又為何要是「檸檬茶」?當然,先退一步,戴上頭盔,電影固然不必是「審題立意」的考試技巧,而篇首亦已明言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離不開「預期」,這種期望可能只來自我對「老人故事」的狹窄定型,即使說是「掛羊頭賣狗肉」,那羊頭的模樣,可能也不過是我的個人臆測,對老人過分浪漫的期待。

唯一深刻的場景,是兩人並排靠在酒店的床上,中間留著不遠不近的距離,由於年齡,而沒有男女之間的尷尬氣氛,反而更像父女之間的相處,不過分親暱,但感覺安心。在Anne Hathaway睡去後,Robert De Niro沉默地看著電視中的舊電影,流下淚,而我們不知道原因。電影中唯一一次,這個角色的形象變得立體,令我們知道這是有血有肉有過去有情感的人。

既說人物形象平面,則又須回到這類電影的套路。如前所述,其中最令觀眾滿足的是,看見兩個迥然不同的角色因對方而產生變化,從而亦解決了自身的問題。而過程精彩與否,取決於人物的心理、兩人的異同挖得是否深刻。為此,電影開初已埋下伏筆,Robert De Niro退休加喪妻後的空虛,Anne Hathaway在工作上的忙亂,以至同事暗中的不滿,再加與母親的疏離。然而,電影對此的處理十分草率敷衍。空虛嘛?上天賜你一份見習工,一個情投意合門當戶對的新歡,解決了。工作問題嘛?搞了一大輪後Robert De Niro告訴你:「其實你根本沒有問題,你很好,你要有自信。」問題原來沒未存在過,解決了。與母親的關係?本來是「欠佳」,差一點點因錯發的電郵變成「惡劣」,幸好及時阻止了,於是停留在「欠佳」,解決了。可能這些問題太易解決了,於是中段又要殺出一段婚外情來豐富內容,順帶由老人家轉去談談女強人的家庭事業兩失意,結果丈夫含淚道歉,「是我變了」,Anne依舊全無責任,又圓滿解決。此刻我必須振臂高呼一句:「未解決!」整部電影完結了,但只見Robert De Niro從開始已幾為完人,而對Anne亦是無條件的認同(所有問題都是他人的問題),於是兩人的內心、性格、行事在經歷所有事情後全無改變或成長,亦因而更顯人物的平板乏味,甚麼也沒有發生,甚麼也沒有解決。

恍如時空交錯,猶記得9年前我仍是一個中學生,為了寫好英文功課Film Review而看完《穿Prada的惡魔》,9年後我已大學畢業投身職場兩年,即將寫出一另一篇影評。我老了,但電影院中仍是不變的見習生。步出戲院,不禁悵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