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大師班:杜琪峯真情對話

杜琪峯導演繼去年同期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於上周四(9月24日)再次重返校園,應浸大傳理學院電影學院邀請舉行大師班,吸引逾400名大學生和公眾人士前來取經。杜博士、影評人登徒和電影學院總監葉月瑜教授對談,分享拍攝首部歌舞片和職場電影《華麗上班族》的心得,以及對香港前景的看法。

改編舞台劇二三事

杜sir首先談到這次拍攝歌舞片一來是個人想脫離黑社會和鎗戰的電影世界,二來他認為中國一線城市的觀眾已然成熟,雖無舞蹈、但有歌唱的電影應可給予觀眾新意。他認為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的結構富時代感,遂徵得編劇張艾嘉小姐的同意,由她親自將劇本改編成電影。

對於改編舞台劇為電影,導演說片長是一大難題。舞台劇原版全長三個小時,人物再複雜、層次再多也可以承受,但基於觀眾集中力和戲院場次安排等考慮,電影版勢必加以濃縮,作較大幅度的變動,才能讓觀眾看出劇情節奏和豐富的人物塑形。劇本雖然經過反覆修改,但每首歌短則一分鐘,長則兩三分鐘,拍完後毛片仍然長達兩個半小時,最終需要剪成兩小時的放映版。

杜sir說張艾嘉自己也是導演,知道要預留多少時間給導演發揮,但二人互不干涉,她寫甚麼便拍甚麼,真正的討論其實不多,主要還是趕出第一稿後再作調整。登徒問劇本在刪減之餘加入了何仲平妻子一角,有甚麼作用?導演指加入一個在舞台劇沒有的女性角色,令周潤發飾演的主角更難以揣摩,指現在加入妻子一角有助呈現出各個角色背後的動機,少少的改動卻很有力量。

當問及導演跟張艾嘉對辦公室的看法有何不同時,他笑言對辦公室仍維持七十年代加入無綫時的印象。杜sir不覺得拍攝職場故事有何難度,因為辦公室環境不外乎是一個場域,有人的地方便有鬥爭,不過鬥爭的方式跟黑社會的有所不同罷了。他說張艾嘉有辦公室經驗,對於一家公司的運作和上市程序等做了大量資料搜集,所以對辦公室的看法偏重結構方面。

場面設計主導電影格調

葉月瑜老師指《華麗上班族》的視覺風格與前作迥異,開場一幕在視覺上尤其震撼,問導演本片的場面設計是否為他帶來挑戰?杜sir說場景沒有給他甚麼壓力,當初跟美術指導張叔平商量時已心中有數,清楚搭建出來的攝影棚會有四層高、負重多少等等。他坦言已往拍攝的電影甚少由美術主導,加上資金有限,大部分美術都是親自操刀,但這一回張叔平的美術確實帶動了整部電影的格調。

導演補充本片有很多「細景」是即拍即拆,當天到場時才看到景,看到工作人員動手搭建,是挺特別的經驗。葉老師追問既然當天才看到景,導演是怎樣即時作出決定,安排演員走位等細節?杜sir稱一切早已習慣了,往往臨場改寫劇本,而在演員的動作以外,還要捕捉場景,拿捏景和人的動態。當然這是經驗之談,不能拿來作教學參考。

登徒說場景佈置除了呼應片名中的「華麗」,還有從甚麼地方得到啟發?導演澄清「華麗」到頭來不過是諷刺,真正認同的還是原名中的「生活與生存」。好像本片開頭的大場面,大家都像機器般搭地鐵、趕上班,步履如出一轍,令他聯想到差利卓別靈的《摩登時代》,因此「生活與生存」才是全片關鍵所在。

杜sir的想法是塑造出富於層次的空間,展現同一時間發生的不同事件,如湯唯弄咖啡時有人在背後走過,藉以提醒觀眾身邊同時發生的事情。另外,戲中一座三層高的大鐘除了代表時間,亦象徵著時代。他認為當下的人們困在時代,受制於自己的發明,手機一刻不能離身,生活被電腦支配,因此想把這個劇本原本沒有的想法放進電影。

原來導演有一個構思,即大鐘不是自動運行,而需要人手不斷用長鐵枝上鏈,對於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這個人都不聞不問,一心只是弄那個時鐘。但想到這個角色與主劇情愈來愈抽離,可能太過突出而作罷。現在回頭再想劇中有這樣一個人物,所有人發生甚麼事都事不關己,只是撥弄著時鐘過日子,表達上可能會強一點。

登徒留意到片中的場景沒有門作阻隔,一如希治閣的做法,唯一的例外是直上直落的升降機通道,問導演有何深意。杜sir笑說升降機必需關門才能運作,如果要做無門的升降機太貴,因此並無特別用意,不過作品在觀眾眼裏有不同解讀是自然不過的事。

社會不平衡前景堪憂

最後,登徒問導演在人人都被慾望支配的今天講這個故事,大家是否能身同感受?杜sir回答說今時今日的世界牽一髮而動全身,財經波動直接影響身邊生活,這種逼切感是以往沒有的。現時走到資本主義極端,普通人不能不跟著跳舞,他認為這是一種病態。

杜sir承認為改善生活而作合理的追求是必須的,但當前世道人心的變化早已超出合理範圍,弄權的弄到盡,搶錢的搶到底,如同殺雞取卵。近年的香港道德蕩然無存,社會這樣不平衡,瘋狂是理所當然的。他認為以後的日子不易過,不無憤激地說寧願大家由廢墟中重頭來過。

台下聽眾向導演提問,拍攝首部3D電影有何心得?他說八十年代已經有3D技術,不過現時的攝製和效果更好,可見電影史每一階段的突破與科學進步息息相關。他認為3D電影對近鏡沒有太大要求,但如果近鏡也拍得好,片子不會太差。他在拍攝本片時比較著力於廣角鏡頭的安排,在拍攝本片後對用鏡頗有得著。

葉月瑜教授(左)、杜琪峯(中)、登徒(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