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話題 不同角度──《親愛的》、《失孤》影評

從前有一個故事:一間鞋廠委派兩位行銷人員到非洲公幹考察。甲在非洲呆了幾天,走均整個城市也沒有見到幾個非洲人穿鞋。他頗為頹喪,原因是沒有人穿鞋,就自覺沒有市場。另一邊廂,乙到了非洲視察之後,發現大家都沒有鞋穿後,非常興奮。他認為只要每人買一對鞋子的話,這市場潛力就非常可觀。

不同的人用不同觀點去看同一件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而來自不同背景的導演製作同一主題的電影,感覺也可以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近期的《親愛的》與《失孤》就正正是這個故事的寫照。

在云云跑進中國發展的香港導演中,陳可辛導演可算是比較成功的一位。由2005拍攝《如果.愛》開始,到現在的《親愛的》,可以說在票房上從未輸過。2013年執導的《中國合伙人》在中國公映後票房更突破5億,並贏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陳可辛導演成功是肯定的,但始終陳導不是在大陸土生土長的。外來人到國內生活時總會或多或少遇到不太順眼的事情。陳導也喜歡在有意無意間,放一些不平和控訴在他的電影中。在《中國合伙人》裡,他微微控訴了中國暴發戶的輕狂。到了《親愛的》,更將社會整個陰暗面浮現在觀眾眼前。

事實上《親愛的》是一套絕望電影,戲裡全部角色也是輸家。夫妻婚姻破裂,孩子被人拐帶。懸紅尋找多年,過程中不斷受騙,一心尋找兒子導致男主角無心事業,最後生意失敗。多年後雖在偏僻的村落中尋回兒子,但長大了的兒子已經不認得自己,只會喊趙薇飾演的村婦作媽媽,然而村婦也是被她死去的前夫所騙,從不知道兒子和女兒是拐買得來的。電影在情節上完全灰色一片,人與人之間沒有互助、失卻互信。就算描寫那群互相扶持的失孩父母,也拍得哭哭啼啼,沒有絲毫希望。電影最後更用一個悲慘的真相去完結。導演好像要用力對觀眾説:人生就是「福無重至,禍不單行」。雖然趙薇和黃渤都非常用心演繹角色,但就是他們越演得好,觀眾們的窒息感就越大。好像這個社會現像只有不停重覆,大家到完場只有帶著絕望離開戲院,感覺絕不好受。

相反,內地導演彭三源的作品《失孤》就有另一番體會,雖然在同一話題上製作,卻拍出歡笑與希望。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寛,在15年間一直騎著同一輛摩托車,到各地尋找被拐走的兒子。路途中雖然吃盡苦頭,但沿途也有很多陌生人給予援助。後來遇上了曾帥(井柏然飾演),曾帥在年幼時被拐走給人另作養子,所以長大後也不能辦理戶口。曾非常想找回親生父母,但對小時候住的地方已經印象模糊,於是要求雷陪他一起尋親。整部電影在故事起落中充滿溫暖,雖然社會上也有陰暗面,但在電影裡的年青一代都是善良和熱心的。他們透過互聯網幫助曾帥尋回雙親,電影尾段故事中,在年青一代舉報下,更將拐帶女童的吳君如拘捕。

《失孤》可以看出彭三源導演對中國是充滿希望的。國家雖然還有很多很多問題,但年輕一代只要有心,必定可以將國家改變。電影除了帶出希望外,也帶出寬恕。就如雷澤寛手上拿著的簿子,只用來記下幫他的人和事。對欺騙和嘲諷從不記下一字。就算在無了期的尋子旅途間,也不令自己將怨恨增長。雖然有點老套,但知易行難。有時人生成敗往往就決定在自己心胸是否廣濶。

其實電影是一個夢工場,有時沒有必要帶給觀眾呈現絕對絕望。就好像「潘朵拉的盒子」故事中,就算盒子打開後帶來許多不幸、疾病、禍害,但在盒子底裡還藏有希望。如果要定優劣擇愛惡,筆者絕對會站在充滿希望的一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