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改編大學問──從《失蹤罪》看電影劇本必備的15個劇情轉折

近年暢銷小說、電玩、漫畫改編搬上大銀幕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你是否想過為何有些作品大獲好評,有些作品則是讓觀眾罵聲連連?這其中的差異或許就出在劇本架構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完整交代原作的精華,又要維持流暢的節奏可是一大學問。

已故的好萊塢知名編劇布萊克.史奈德(Blake Snyder),在著作《先讓英雄救貓咪》(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That You’ll Ever Need)中,總結二十多年編劇經驗,列出15個劇本必備轉折,確保故事起承轉合都能到位,為劇本打造優良體質。2014年的熱門電影《控制》(港譯︰失蹤罪,Gone Girl),除了得利於原著強大的情節外,在架構上也和史奈德的理論不謀而合。

1. 開場畫面 (Opening Image)

開場畫面決定了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史奈德認為整部片的風格、調性、類型、主要衝突甚至潛在發展走向,都應該利用開頭短短的幾分鐘清楚交代給觀眾。

我們來看看《控制》是怎麼開頭的吧。

電影一開始,尼克和艾咪看似親密的窩在一起,但畫外音卻說尼克一直很想「剖開她的頭蓋骨,挖出她的腦漿」。觀眾會對艾咪的安危產生疑慮,了解兩人似乎不如表面上那麼親近,而本片驚悚、懸疑的基調也跟著確立了。

 

2. 布局 (Set-Up)

「布局」攸關電影成敗,根據史奈德的經驗,理想的編劇該在電影前十分鐘左右介紹主角的生活背景、個性和生命中的「缺憾」。「缺憾」通常是推動劇情的伏筆,主角往後的遭遇跟轉變都源自於此。

所以在有點詭異的開場之後,理所當然的開始介紹尼克和艾咪的基本背景。接著透過一些回憶片段,我們也了解夫妻倆初次相遇的情節。

主角們的性格和生活我們大致清楚了,可能引爆他們平凡生活的「缺憾」大家也有概念了。究竟事情會如何發展?

3. 主題陳述 (Theme Stated)

「主題陳述」必須在布局結束前借角色之口說出來。這句話就是電影的「主題性前提」,所有劇情都是為了論證、探討這個前提而生。如果電影沒有主題……嗯,問題有多大就不用多說了。

「我們對彼此做了什麼」可以視為《控制》的主題陳述,這個問題一直不斷出現,貫徹整部電影,帶動觀眾不停思考,就算出了電影院還是會感慨萬千、五味雜陳。

 

4. 觸發事件 (Catalyst)

「觸發事件」是電影裡發生的第一個重要事件,如果基本布局和主題陳述都交代完了,但鏡頭仍帶著觀眾到處跑不重要的支線任務,很快大家就會精神渙散,坐立難安了。

於是,尼克從酒吧回家就會發現家裡有打鬥過的跡象,艾咪下落不明!

 

5. 天人交戰 (Debate)

在「天人交戰」階段帶給觀眾的就是──天人交戰,只是每部電影程度不一。主角在事件觸發後,心思會在一些主要問題上打轉,態度上也會猶疑不決,一時半刻拿不定主意該怎麼處理眼前的情況。

《控制》也不例外。

警方很快就展開調查,不管雙方家長、左鄰右舍還是觀眾都非常關切艾咪的下落,但尼克卻出人意表的表示妻子失蹤,他心裡其實鬆了口氣,而冷靜的態度不免讓人懷疑他是否有所隱瞞。

若真是如此,他接下來會採取什麼行動也令人好奇。

6. 第二幕開始 (Break into Two)

「第二幕」意味著主角在一番天人交戰後,做出了決定,因此脫離舊有生活,進入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局面。正因為新舊世界截然不同,史奈德強烈建議換幕時所發生的事件越明確越好。

個性低調的尼克在岳父母安排下,出席了大張旗鼓的記者會,照著講稿在各家媒體面前發表煽情的演說。沒想到和協尋看板合照時,應記者要求擠出來的尷尬笑容卻被拿來大做文章,一介小人物之後必須不斷和龐大媒體力量博鬥,做為第二幕的開始確實很夠力。

 

7. 副線 (The B Story)

副線有轉移主線焦點的作用,緩和主線換幕所產生震撼感,同時也能幫忙從另個角度闡述電影主題,給觀眾稍微喘口氣的機會。

本片副線的部分,是在「玩樂時光」的段落中,夾雜艾咪的日記和回憶片段帶領觀眾一窺小倆口複雜糾葛的生活。於是我們發現他們幸福美滿的婚姻可能攏是假,尼克不僅和自己的學生搞婚外情,甚至還有家暴傾向,艾咪在日記中寫下害怕被丈夫殺害的字句。

 

8. 玩樂時光 (Fun and Games)

「玩樂時光」通常是電影預告截取最多的部分,因為事件剛發生,許多「有趣」的情節正在發生,但離劇情高潮的中間點還有段時間,放了也不至於爆雷。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後,會說「預告片比較好看」的原因之一。

我們回頭來看看《控制》的情況:警方持續搜查艾咪的下落,找到的線索卻都暗示尼克涉有重嫌。尼克名下發現一筆巨額卡債,更剛好的是,小倆口不久前才提高了彼此的保險金額。另外,艾咪失蹤的「犯罪現場」也是疑點重重,似乎是有人故意布置的。隨著另一封線索信的曝光,警方找到了艾咪的日記,當中提到許多尼克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看似人畜無害的尼克,難道是過著雙面生活的恐怖老公嗎?

9. 中間點 (Midpoint)

根據史奈德的經驗,在這個階段主角不是處於意氣風發的「高點」,就是處於悲慘的「低點」,總而言之衝突必須在中間點開始升高。

面對種種不利指控,尼克必須在黑到發亮之前挽救自己的形象,於是選擇在社區的祈福守夜活動中,再度重申自己的清白和想找回妻子的堅定決心。

正當這番演說似乎開始產生效果時,卻殺出了程咬金,一位鄰居出面表示艾咪失蹤時已懷有六周身孕,身為丈夫的尼克卻啥都不知道,這下子群眾又把矛頭指向尼克。

 

10. 反派的逆襲 (Bad Guys Close In)

「反派的逆襲」有承先啟後的功能,通常也是最難寫的部分。如果主角在中間點時人生正得意,寫起來更是困難,因為編劇必需安排合情合理的橋段讓主角運勢走下坡,反派則開始準備再出發。

尼克在「中間點」已經跌個狗吃屎了,接下來只會越來越淒慘。於是他成了警方眼中的頭號嫌疑犯,連原本站在同一陣線的女警邦妮也準備棄他而去。尼克只敢自己一人來到第三封信提示的小屋,萬萬沒想到發現了驚人的真相。

直到這時我們才跟著尼克一起恍然大悟,有人要陷害他,但究竟是誰呢?

鏡頭一轉,一臉愉悅的艾咪出現了,原來幕後黑手就是她!透過回憶,我們看到她對這段婚姻的挫折和不滿,尼克外遇則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心機極重的艾咪決定要以最激烈、最極端的手段來懲罰尼克,讓他一步步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同一時間,尼克知道自己快完蛋了。所以在律師的建議下,主動連繫艾咪的兩位前男友,希望能取得有用的資訊。其中一位高富帥前男友戴西對艾咪念念不忘,拒絕幫助尼克。逃亡中的艾咪則因為遭到搶劫,於是向戴西求助,藏身在對方的湖邊小屋。

此時尼克的小三跳出來坦承兩人有一腿,請求大眾原諒。尼克也在訪談節目中承認自己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但心裡最愛的還是艾咪。這番在鏡頭前的深情演出果真打動了艾咪,她決定回到尼克身邊拯救他。沒想到這次卻換戴西不肯放人了

11. 一敗塗地 (All Is Lost)

「一敗塗地」又稱「失敗的假象」,此時主角陷入絕境,基本上叫天不應,叫地不理。史奈德的個人祕訣是,不管是劇情需要也好或者單純象徵性也罷,請務必要在這個階段暗示死亡氣息。

隨著婚外情曝光和輿論壓力,尼克被逮捕了!面對訊問根本百口莫辯,也沒有任何方法能證明自己的清白。他究竟該怎麼辦?

 

12. 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Dark Night of the Soul)

「黎明前最深的黑暗」可長可短,從數秒到數分鐘都有可能,但卻關鍵無比,因為只有在這時主角才會展露最真實、最脆弱的一面,觀眾最能感同身受。

於是艾咪想方設法殺了戴西,並將一切布置得像出於自我防衛,不得不然。在此同時,尼克獲得保釋,但卻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他也放棄為自己辯護,沒想到──

 

13. 第三幕開始 (Break into Three)

解決的辦法總會在第三幕蹦出來,主角已經克服重重關卡,使出渾身解數,就只差臨門一腳。

「我回家了!」

是的,《控制》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艾咪在關鍵時刻回家了。但是,了解艾咪的恐怖與偏執後,尼克打算出奇不意反將一軍,讓世人知道艾咪的真面目。

14. 大結局 (Finale)

「大結局」就是故事該做個了結的地方,是時候來算總帳了。

艾咪將一切罪行都推給戴西,強調殺人是逼不得已,負責偵訊的員警察覺另有隱情,但拿艾咪一點辦法都沒有,尼克想側錄下艾咪自白的嘗試也宣告失敗。就在他盤算如何逃離妻子身邊時,艾咪卻告知自己這次「真的」懷孕了,並拿小孩和輿論壓力來要脅尼克。

於是尼克屈服了,乖乖留在艾咪精心編織的陷阱中動彈不得。

 

15. 結尾畫面 (Final Image)

結尾畫面應該要和開頭畫面相呼應,佐證某種改變確實已經發生,主角在一番奮鬥掙扎後經歷了些變化。

我們又看到了開場時的畫面:尼克和艾咪親密的窩在一起,然而,同樣的話外音台詞卻有了新意涵。尼克真正想要的,是搞清楚艾咪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你在想什麼?有什麼感覺?我們對彼此做了什麼?」的三大主題句,直到最後一刻都在挑動觀眾的情緒與思考。

 

以上15個必備劇情轉折,是否讓你更了解好萊塢賣座電影的編劇公式?下次進電影院,別忘了可以用史奈德的結構表對照一下,看看劇情架構上的差異是否決定了你心目中的好雷和壞雷。

* 原文刊於《關鍵評論》,承蒙《關鍵評論》允許轉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