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衰微脈動:訪問《玉門》導演黃香

前言:由黃香、史傑鵬和徐若濤共同執導拍攝的《玉門》,被香港獨立電影節2014選入「亞洲獨立精神」部分,將於本周五(1月23日)假藝術中心agnès b 電影院播映。導演之一的黃香會出席映後座談會。《玉門》曾參與柏林影展,亦在剛過去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展出。放映之前,《映畫手民》為了讓電影節觀眾先暖暖身,率先與導演黃香做了個簡短訪問。

「看看我,聽聽我/我裝扮為了你/我歌唱為了你,朋友」,台灣七十年代民謠女歌手包美聖一曲《看我聽我》,為電影《玉門》打開序幕:鏡頭掛載汽車,徐徐駛進荒蕪的玉門市。鏡頭下紀錄的車程,其實也是《玉門》拍攝的緣起。從事藝術創作經年的黃香和徐若濤早就對中國西部荒城感興趣,原定拍攝計畫包括玉門和鄂爾多斯。當導演們到達位處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卻發現與想像中的場景有落差,最終決定集中拍攝玉門。

後工業的衰微脈動

玉門作為現代中國第一個石油城市,曾經是國家規劃經濟重鎮,支撐了一代又一代油井工人的生計。《玉門》所呈現的,卻是市政府、油公司、大小商戶紛紛搬離後的玉門。當所有人都在試圖往外逃遁,黃香、史傑鵬和徐若濤選擇走進玉門,以「不合時宜」映像紀錄後工業城市的衰微脈動。映像介入成為創作的起點,難怪導演黃香會說:「沒什麼困難,我們到達玉門之後,一切都很自然的發生了」。

《玉門》三位導演的背景迥異。史傑鵬在高等學府研究人類學;徐若濤是搞藝術出身,亦曾拍攝數部紀錄片;縱然黃香的電影拍攝經驗較淺,但其藝術創作經驗,令他能夠在拍攝《玉門》的時候,依循自己的直覺和經驗。

《玉門》所呈現的,除了玉門市人的精神面貌和城市風景,還有藝術創作(或二次創作)的各個面向(面譜畫、戲仿、舞蹈、行為藝術等等)。黃香與徐若濤兩位導演豐富的藝術創作經驗,時而刻意,時而隨興,都被導入電影之中。「徐若濤導演的牆畫部分是計劃的一部分,其他是即興和隨機,看當時當地情緒的湧現而為,當然我們事先會有些計劃,雖然多數都沒有實現,我絕得直覺就是經驗」導演黃香如是說。

直覺即經驗

同樣的直覺與觸感,亦申延至拍攝過程。《玉門》的演員,除了導演客串的部分,都是玉門市裡生活人。「她們可能不了解,也沒必要了解,其實就是我們在一起玩的一個遊戲。我們是作為朋友相處的,從開始到現在都是,對電影的了解與否不是那麼重要。」

《玉門》以《看我聽我》始,又以《看我聽我》作結,據黃香所說,只為興之所至,不為其他。也只有隨興,才最能捕捉玉門的精神面貌;如此,《玉門》所記錄的,毋寧是城市間隙微弱的脈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