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 日晚去了《雛妓》的慈善首映禮。我主要還是因為電影涉及的話題而去的,因此我留意的是這個有關「雛妓」的話題會如何呈現 ...
Read More »電影報導
溫柔與暴烈之間──焦點導演趙德胤
年僅32歲的趙德胤自2006年起便當上了導演,在緬甸出生、成長,後到台灣讀書、開始拍電影,短短幾年已經完成了三部劇情長片 ...
Read More »哀悼的風格──香港獨立短片選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5之「香港獨立短片選」選了兩部加一個系列風格迥異的短片。郭逸材的《保持肅靜》帶點黑色幽默,大玩塔倫天 ...
Read More »扔下爬滿蝨子的袍,有錯嗎?──談實驗紀錄片《特許時間的終了》
近年屢見音樂人成為電影主題,像愛爾蘭導演John Carney的《一奏傾情》(Once),老土街頭音樂人愛情故事,蔗渣價 ...
Read More »水生木──「獨立新浪」:林森與陳梓桓
陳梓桓,林森,兩位導演的名字,一共七個木字,二零一四年的鮮浪潮參加者。自二零零五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鮮浪潮短片競賽」, ...
Read More »《玉門》:城市廢棄管的悶音
「她們賴以生存的辦法就是拆除這座城市」[1]。一篇形容甘肅玉門市搬遷之困的報導如是形容。作為現代中國第一個石油重鎮,玉門 ...
Read More »《午朝門》:同義反覆「新」時代
延續自去年的新嘗試,今年香港獨立電影節2015的「票價自訂系列」電影單元假灣仔富德樓放映,為一月下旬的電影節正規放映打響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