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文章收錄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年度評論書《香港電影2019》(將於八月出版),撰寫時間早於近日的評論筆戰風潮,但內容卻 ...
Read More »香港電影
《幻愛》中的仇恨之母與高學歷慾女
拍高學歷女性並不容易,但也許拍任何一種女性都不容易;如果導演並非生理女性,則又會牽涉再現/代言(representati ...
Read More »宜幻宜真,本土何價?──再思《幻愛》的幾個層面
文章出來後有回應,[1] 不論是劣評或是好評,於我榮幸,於電影和評論而言,以愚淺見,也是好的。在思考回應的這幾天內,又有 ...
Read More »香港電影的香港脈絡──回應《幻愛》的一點疑惑
本文集中回應〈純愛糖衣,浪漫毒藥──對於《幻愛》的一點疑惑〉一文,透過拓展文中提出的討論,嘗試提供其他可行的讀法。暢寫之 ...
Read More »純愛糖衣,浪漫毒藥──對於《幻愛》的一點疑惑
不知道有沒有觀眾在看見《幻愛》中間浮現兩次「x個月後」,像我一樣想起某套劇情片中間以黑底白字提示「x個月後」換去了主角變 ...
Read More »《叔.叔》的空間與身份──的士、茶餐廳、桑拿與教堂
* 副題為編輯後加 《叔.叔》平淡似水地描述了兩位已有家室的老年男性相遇、相識,再到分離的過程。導演似乎毫不掩飾地透過平 ...
Read More »埋藏在《春光乍洩》裡的時代情緒
同性戀者無祖國。 ──朱天文 《荒人手記》 2016年上映的台灣影史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梳理並致敬了這五十年來台灣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