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mes Franco自導自演的《荷里活爛片王》(台譯: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終於來 ...
Read More »專欄
《空手道》:陰性化的《激戰》
關於《空手道》,或許可以從性別的問題開始:為何主角是女性? 過去幾年,不少論者從香港的本土/主體性去討論香港電影,尤其實 ...
Read More »鏡頭如刀 敲問我的同志媽媽──《日常對話》
若關注台灣紀錄片,不難發現,作品的批判力常向溫情與小清新的風格中滑去。一種風格顯然不是無由生成,其中關乎社會脈絡構成的話 ...
Read More »【香港亞洲電影節2017】《擬音》:音效師傅胡定一的「音師路」
甚麼是擬音(Foley)?擬音是模擬聲音,也就是事後配的寫實音效(sound effects)。華納兄弟出品第一部有聲片 ...
Read More »喺「呢鋪我哂你冷」之前──七十年代香港賭片
曾經,賭片在香港盛行一時,《賭神》(1989)、《賭聖》(1990)等都曾成為年度的票房冠軍。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八、九十 ...
Read More »《逆權司機》:韓國事過境遷的神話建構
1. 《逆權司機》對於韓國的觀眾來說可能是事過境遷,但對於香港觀眾如我來說,恐怕又是一次觸碰創傷的過程。 ...
Read More »《反藝術宣言》:對現代藝術史稍作了解,入場才能看出興味
1. 先從結論說,先對現代藝術史稍作了解,入場看《反藝術宣言》才能看出興味。 2. 《反藝術宣言》是由十二段短片剪合而成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