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梓桓,是在去年四月份的台灣鄭南榕電影節中,在乘搭捷運的路上,他緩緩說起自己從九月開始以抗爭者的身份拍攝雨傘運動,希望 ...
Read More »焦點人物
在「我」中流放──談桑堤艾格曼
桑堤艾格曼(Chantal Akerman)是私人珍藏級別的電影作者。她1950年生於比利時,父母是1930年代由波蘭移 ...
Read More »唯有聆聽,才變得自然──訪濱口竜介《她們最好的時光》
由影意志舉辦的香港獨立電影節,近年積極為觀眾帶來多套優秀的日本獨立電影,而濱口竜介的作品更是第二次帶到給香港觀眾眼前。在 ...
Read More »代島治彥:重尋歷史的微光
歷史不斷延綿,昔日的峰煙已然消散。但我們的步履總靜靜地回旋,打破凝固的時間。日本導演代島治彥接連拍攝《活在三里塚》與《凝 ...
Read More »越界的也斯,越界的電影──黃勁輝專訪
許鞍華開拍《黃金時代》,或多或少也有關於蕭紅是與香港結緣的作家,蕭紅因其際遇,得不到應有的文學地位;我們如此關注蕭紅,但 ...
Read More »小津:追求精準視覺意象的偉大導演
(I)切豆腐的刀法 小津安二郎究竟有多重要?《珈琲時光》(2003)是松竹映畫於小津冥誕百年時找來侯導拍攝的紀念作,之後 ...
Read More »以電影對峙身處之境──香特爾.阿克曼(1950-2015)
香特爾.阿克曼(Chantal Akerman)的電影是以女性為主角的,而且經常是在一所房子甚或一個房間內拍攝。房子內總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