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桓,林森,兩位導演的名字,一共七個木字,二零一四年的鮮浪潮參加者。自二零零五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鮮浪潮短片競賽」, ...
Read More »現場報導
《玉門》:城市廢棄管的悶音
「她們賴以生存的辦法就是拆除這座城市」[1]。一篇形容甘肅玉門市搬遷之困的報導如是形容。作為現代中國第一個石油重鎮,玉門 ...
Read More »《午朝門》:同義反覆「新」時代
延續自去年的新嘗試,今年香港獨立電影節2015的「票價自訂系列」電影單元假灣仔富德樓放映,為一月下旬的電影節正規放映打響 ...
Read More »沒有過去的《午朝門》
文:許莉霞,Trazy Tsui 三月三,一班婦女穿著紅衛兵的裝扮 ,帶上紅領巾, ,在廣場中央圍著圈兒, 唱起文化大革 ...
Read More »我所知有關建築(與電影)的二三事:在威尼斯雙年展中遇上《我的舅舅》與《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
建築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部份。在大大小小的建築物之中及之間,我們學習、工作、交友、戀愛、消閒、購物、戀愛、休息、生活,生存。 ...
Read More »抗爭的延續──寫在「香港獨立電影節2015」前
電影節也要有性格,特別是在天天都有電影節的年代,院線放映和電影節放映的分別或者就是在這「性格」上。一個電影節的性格,表現 ...
Read More »電影為我們帶來甚麼?──《點對點》與《無涯》
是夜(編按︰2014年12月19日)到電影中心打躉,一口氣看了黃浩然《點對點》與林澤秋的《無涯》,眼睛很澀,離開影院後和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