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來後有回應,[1] 不論是劣評或是好評,於我榮幸,於電影和評論而言,以愚淺見,也是好的。在思考回應的這幾天內,又有 ...
Read More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的香港脈絡──回應《幻愛》的一點疑惑
本文集中回應〈純愛糖衣,浪漫毒藥──對於《幻愛》的一點疑惑〉一文,透過拓展文中提出的討論,嘗試提供其他可行的讀法。暢寫之 ...
Read More »純愛糖衣,浪漫毒藥──對於《幻愛》的一點疑惑
不知道有沒有觀眾在看見《幻愛》中間浮現兩次「x個月後」,像我一樣想起某套劇情片中間以黑底白字提示「x個月後」換去了主角變 ...
Read More »埋藏在《春光乍洩》裡的時代情緒
同性戀者無祖國。 ──朱天文 《荒人手記》 2016年上映的台灣影史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梳理並致敬了這五十年來台灣 ...
Read More »宜室宜家,鄉關何價──《熱帶雨》的性別意識及其他
上篇:雨過天晴的代價 讓我們從結尾說起。103 分鐘的電影,從頭到尾絕大部份時間的畫面都是字面意義上的淒風苦雨;影片結尾 ...
Read More »【「鮮浪潮」焦點影人系列:亂世俠客行──胡金銓回顧展】神怪之回歸──《畫皮之陰陽法王》
《畫皮之陰陽法王》是胡金銓最後一部作品,亦是他的作品中受討論最少、評價最淡的一齣。向來,討論胡金銓的作品多有關注早期作品 ...
Read More »小弟愛我,我愛大哥──《返校》告密者的情慾與權力結構
台灣電影《返校》在香港未演先轟動,事緣上映檔期延後引起政治揣測,又因影片內容可呼應香港當下社會運動而讓人期待。一片唱好聲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