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謝晉導演的《舞台姐妹》(1964)中電影演員謝芳飾演出逃的童養媳竺春花,越劇小生曹銀娣飾演邢月紅
圖三:謝晉導演的《舞台姐妹》(1964)中電影演員謝芳飾演出逃的童養媳竺春花,越劇小生曹銀娣飾演邢月紅

和媽媽一起迷電影

在我的記憶中,最早看電影都是在父母工作過的石油儀器廠大院裡。食堂門口有塊空地,拉起一塊白幕,就放電影了,也不知道要放甚麼片子。男女老少總是擠滿白幕的正面,我曾搬個小板凳早早地去給媽媽佔位子。上小學之後,不願擠在人堆裡,就就在銀幕背面看電影。媽媽喜歡看電影,大多和我一起看,只是我全神貫注,並不記得媽媽看電影的表情,但她喜歡的電影都會不斷説起。

圖一:六十年代工作中的母親

圖一:六十年代工作中的母親

作為越劇迷,五、六十年代她最喜歡徐玉蘭、王文娟的《紅樓夢》和袁雪芬、范瑞娟的《梁祝》,這兩部電影我也很喜歡。媽媽說她剛工作時在北京長安大劇院看過越劇,她迷戀角兒們上大銀幕,她怎能錯過。鄰居張阿姨也喜歡越劇,買了很貴的《紅樓夢》黑膠唱片,我和鄰居小女友紅真聽了一遍又一遍,學會了整個《紅樓夢》。吃完晚飯,到了給媽媽匯報演出的時間,第一幕「黛玉進府」,我是寶玉、紅真是黛玉,我妹妹拄着掃帚演老祖宗。不過妹妹只有五歲,紅真已經很高,本來黛玉撲進賈母懷裡,就成了賈母撲進了黛玉懷裡,媽媽哈哈大笑。上中學時,我還和同學演出過《梁祝》中的「十八相送」一段。那時沒有越劇演出看,只是跟着媽媽看電影。

圖二:王文娟、徐玉蘭在越劇電影《紅樓夢》(1962)中飾演林黛玉和賈寶玉,當時大部份電影還是黑白的,這部電影是在捷克上色的

圖二:王文娟、徐玉蘭在越劇電影《紅樓夢》(1962)中飾演林黛玉和賈寶玉,當時大部份電影還是黑白的,這部電影是在捷克上色的

媽媽曾經很喜歡女演員謝芳,所以我也跟着看謝芳的作品:《早春二月》、《青春之歌》和《舞台姐妹》。《舞台姐妹》講的是越劇戲班的故事,媽媽和我都覺得這部特別好看。謝芳和當時幾乎所有演員一樣,文革之中被耽誤十年,七十年代末再上銀幕,已經年華老去,《第二次握手》裡謝芳已經全然不是當年面貌,記得媽媽的感嘆。

圖三:謝晉導演的《舞台姐妹》(1964)中電影演員謝芳飾演出逃的童養媳竺春花,越劇小生曹銀娣飾演邢月紅

圖三:謝晉導演的《舞台姐妹》(1964)中電影演員謝芳飾演出逃的童養媳竺春花,越劇小生曹銀娣飾演邢月紅

八十年代,我們搬到西安電影製片厰對面,從此在西影職工俱樂部影院看電影。香港電影人北上的合拍片是全家一起看的,記得有李連傑初登銀幕的《少林寺》,還有李翰祥導演的《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當時不知道誰是李翰祥,只是覺得這兩個電影特別好看。這個時期,一些早些時候的港產片也看到了。有一部由美若天仙的夏夢主演的港產越劇片叫《三看御妹劉金錠》,確實戲曲片,媽媽特別喜歡。還有一部讓父母看完唏噓不已、我也因此記得的電影,叫做《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不知道怎麽當時就記住了導演楚原的名字,很多年後我拍紀錄片《金門銀光夢》還用了楚原的訪問。

圖四:夏夢主演越劇電影《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

圖四:夏夢主演越劇電影《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

媽媽是一位工程師,但她讀書的時候卻跟着舅舅的指示,按照世界文學史讀了很多名著。她自己最喜歡詩詞,寫詩填詞的時候,像一位工程師嚴格遵守格律。我和妹妹從小也讀了媽媽書架上的書,還曾經夢想像勃朗特姐妹那樣做文壇姐妹。我原本是理科生,在一個科技大學讀了科技英文學士之後,因為做着作家夢,就一心要到國外去讀文學,比較文學碩士讀完,就繼續讀博士,還轉了電影學。父親對我「越來越窄」的職業選擇很是擔憂,母親說既然我離開家了,她「眼不見、心不煩」。不過他們先是動員妹妹學電腦,然後叮囑她,以後萬一我沒飯吃,要照顧我。結果我博士還沒畢業,就幸運地收到了香港城市大學的聘用合同,我還像父母保證,如果妹妹暫時沒工作,我會資助她的,他們的幸福感從此持續了很多年。

圖五:九十年代魏時煜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攻讀比較文學碩士

圖五:九十年代魏時煜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攻讀比較文學碩士

2002年他們第一次來港探親,看到我有很多DVD,提出要我推薦電影。於是我就按照華語電影三個脈絡,把導演分批介紹他們,比如香港兩次新浪潮的代表導演許鞍華、關錦鵬、王家衛,還有台灣的侯孝賢、楊德昌、李安,並在中國大陸都沒有放映過的第六代導演像婁燁、王小帥的早期作品。每天吃過晚飯,我就會拿出一個影碟,開始在我的「家庭影院」的四十二寸電視上給父母播放一部電影,有時候爸爸看完就去睡覺了,但媽媽總會聼我講講這部電影的特點等等。記得許鞍華、關錦鵬的電影他們都很喜歡,但是看完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時,卻有很多疑問,不知這個電影想説甚麼。我於是講王家衛電影對「時間」或「大限」的執著着,並人與人在日益現代化的社會中越來越借助「機器」來溝通等等。按照這個思路,他們再看《墮落天使》時,已經領會要點。每天晚飯後的電影和電影後的討論,讓他們覺得十分充實,三個月訪港,看了八十五部華語電影,可以説已經看到整個九十年代華語電影最好的作品。

圖六:王家衛《重慶森林》(1994)集和林青霞、金城武、王菲、梁朝偉,演出了兩段看似無關的故事

圖六:王家衛《重慶森林》(1994)集和林青霞、金城武、王菲、梁朝偉,演出了兩段看似無關的故事

第二年他們再次訪港時,又看了七十六部外語片。我本來擔心他們看字幕可能理解會慢一些,但是老兩口都是讀書人,完全沒問題。歐美藝術片大導演的電影輪流看。令我吃驚的是,媽媽特別喜歡塔倫蒂諾的電影,尤其喜歡烏瑪瑟曼主演的《標殺令》,並不怕其中的暴力和血腥。和她聊天,原來這部電影讓她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武俠小説,而這部電影也確實受到港產武俠片的影響。媽媽小時侯,一度癡迷武俠小説,自製「飛鏢」(其實是在一個鐵片上繫上紅布條),在家門口的影壁上畫個圓圈,每天練習擲出她的「飛鏢」。據我小姨說,動作分為直接擲出,轉身擲出和踢腿從腿下擲出幾種。以後每次來港,都會繼續追看塔倫蒂諾的電影。還有一次我幫一個電影公司翻譯劇本《血滴子》,她還給我講了「血滴子」這種武器如何摘取人頭的機械原理。

圖七:美國導演塔倫蒂諾的《標殺令》中,可以飛簷走壁的烏瑪瑟曼是媽媽的新偶像

圖七:美國導演塔倫蒂諾的《標殺令》中,可以飛簷走壁的烏瑪瑟曼是媽媽的新偶像

到了2015年春節前後,我看了《解碼遊戲》之後,覺得媽媽一定會喜歡。她到香港,就給她買了戲票。看玩之後,她感嘆說,「怎麽能拍得出這麽好看的電影?」這部電影除了二戰的大場面和緊張的情節、出色的表演,我覺得媽媽有遇到知音之感。電影中呈現的第一代計算機,尺寸超過一個圖書館那種大書櫃,是媽媽熟悉的。我記得那種大型機器上,一個現在比小拇指尖還小的芯片,當時是一塊A4紙那麽大的電路板。媽媽作為單位的技術尖子,崗位是最為重要的「調試組」,他們生產的儀器,幫助全中國在各地找到大量的石油。媽媽的整個職業生涯,經歷了從這個石油勘探儀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的進化過程,第五代已經全部電腦化,不再需要大型機器了。影片中電腦之父圖靈令人敬佩之處,還在於周圍人全都慌亂的情況下,他還能專注於解碼。媽媽也如此,即便她的技術革新被領導占為己有,或者同事嫉妒的閑言碎語會令她煩惱,但是如爸爸所說,她會很快再次專注於工作,又搞出一項技術革新。

圖八:《解碼遊戲》中的第一代計算機

圖八:《解碼遊戲》中的第一代計算機

從2009年起,我的電影開始陸續做出來,每個片子媽媽都看過不止一個版本,每次都很專注地看完,就連我未曾剪接好的部份,她都用自己的想象把空隙連接起來,從來不會覺得不好看。2012年她看到《金門銀光夢》第五剪,就感嘆伍錦霞人生的精彩;等我兩年後完全做好,又驚奇於所有新添的内容。2018年媽媽來香港期間,我帶她去油麻地百老匯看了一場《古巴花旦》,那天告訴觀衆,「今天我媽媽在現場,請原諒我用普通話和大家分享。」觀衆很體貼地鼓掌,媽媽也很高興。那時我想起小時侯媽媽帶給我越劇的滋養,讓我在理解粵劇的時候沒有太多困難。而媽媽也是在香港,重新開始看越劇的演出,多年過去,連徐玉蘭、王文娟、范瑞娟的徒弟們都成了師傅了,媽媽對越劇的熱愛卻沒有變。我也是從這個角度理解了戲迷,這次剪接時,認真考慮了每一段戲曲在片中的前景、背景上出現的時間,以照顧戲迷的需求。讀博士的時候,讀到美國教授馬蘭清教授寫謝晉《舞台姐妹》的文章,和媽媽分享過文章中從社會主義語境看性和政治的分析。去年到澳門開會見到馬蘭清教授,她比較了《舞台姐妹》和《古巴花旦》的相似之處,我也第一時間告訴了媽媽。

除了看電影,媽媽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看我寫的文章。從小學生時代的作文,到中學時代發表的文字,到大學時代和同學的通信,媽媽說,我就是她的電視連續劇。今年母親節,媽媽不在香港,我寫下和媽媽一起看電影的故事,祝媽媽母親節快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