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面對死亡──專訪《告別進行式》導演吳文睿

《告別進行式》簡介

小叔公是家族裡最愛拍照的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總會看到他拿著相機穿梭的身影,從底片傻瓜到數位傻瓜,叔公記錄了家族的悲喜之間、生死之瞬。

有一天,我接到他的電話,請我拍一部「回顧影片」,在他未來的告別式播放。

我接下了任務,開始跟著這個還很硬朗的老人回溯他的一生。過程中,老人寫的一紙不尋常的「告別書」引起了我的好奇和疑惑,決定把這個過程發展成一部影片。

隨著拍攝的進展,那紙「告別書」隱藏的訊息,以及叔公愛拍照的原因,一點一滴從日常的細節中透了出來,緩緩述說著生命無常/恆常的悲喜、告別,與重逢。

 

 

訪談/陳宇恬、涂敏、鄭顓珮、曾琬容

 

問:死亡是沉重的議題,導演為何在影片裡塑造快樂輕鬆的氛圍?

吳文睿(下稱「吳」):這可能跟個人喜好有關,我做了幾部作品,我覺得創作的幽默感蠻重要的,會希望影片裡有幽默感在,一味的悲傷,抵達的可能還是悲傷,幽默可以讓我們比較輕盈地去看待,因為生命其實很沈重。

 

問:可否跟我們聊聊你眼中的小叔公是怎樣的人?你覺得他為甚麼要為自己做頭像和家族攝影集?

吳:成長的過程中印象不深,碰面的機會太少;而真正碰面時,年齡相差很大,也不會特別跟他聊天,應該是拍這部片時才累積比較多對他的印象。小叔公以各種方式抵抗被忘記這件事。他兒子沒結婚,沒有孫子,將來沒有人祭拜,到了我們這一輩,甚至下一代,有沒有人記得他都不一定,我想這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可能是他想要有一個完美版本的人生吧。

 

問:你在拍攝時會如何看待他既是小叔公,又是被攝者的身份?

吳:我覺得人的角色常是混雜在一起的。有可能此時是日常相處,但有時他也會講到某些你想命中的東西,就像某晚他終於講出他在夢裡面常常會夢到那些已經走掉的親人──我阿公、他哥哥嫂嫂、他的太太。作為一個拍片的人,那個開關瞬間會被打開。所以我覺得這應該是多變的過程,無論是在現場或剪接時都會發生。我必須說創作者得要把自己看得很小,因為會有盲點,比如你覺得有趣的內容,別人可能覺得不有趣。

 

問:為甚麼在片中加入女性親戚從健康到生病,最後逝世的畫面?

吳:她是小叔公的太太。我想要表現某種在情緒曲線上沉下去的感覺,而那個「沉下去」是想要證明會有人(小叔公)用這樣的方式記錄不開心的時刻,並且很坦然,覺得那是人生正常的過程。

 

* 原文刊於2018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快報》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