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va】初生之犢的勇悍,迥異的風格練習──林書宇的短片

成長與蛻變,如海上波紋,不經意間乘陣痛湧現,潮起潮落。台灣導演林書宇的作品總緊扣如此主題,不論是《七降風》直接重返九十年代的校園、《星空》從小孩視角述說人生的起伏無常,甚或《百日告別》描寫人們遭逢突如其來的的哀痛,時間流淌也讓生命經歷靜默的旅程。主題與風格絕非朝夕生成。如果說短片是導演的練習曲,能聚積往後更成熟的創作;那從林書宇早期的兩部短片《嗅覺》與《海巡尖兵》中,可窺探出怎樣的風格開端

 

城市的畸零景觀

拍攝短片是大多數導演首次正式的實踐,因此亦抱持初生之犢的勇悍,粗糙而大膽。林書宇的《嗅覺》也有着如此特色,作品亦與往後的風格主題顯得大相逕庭。作品從漆黑的無名空間開展,沒有名字的男子被蒙上雙目,綁在椅上。另一男子徐徐步進,毫無因由地吹滅蠟燭,讓整個氣氛更形詭異。作品中沒有交代二人身在何地,只知道是城市的某個異殊角落。作品首先構築了畸零的氣氛與空間,為敘事定調,以至鋪展出作品的主題──嗅覺。

電影是視聽的藝術,林書宇卻意圖探索無法重現於影像上的嗅覺。他嘗試詰問:五官觸覺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短短十五分鐘裡,綁架者侃侃而論其獨特的觀點(若蒙上雙眼其他觸感是否更形敏銳?),在黑影幢幢的空間內鏡頭隨他晃動,抽象意識精確地嵌進幽微的形式當中,讓作品主題顯得清晰俐落。電影及後交錯至昔日的時空,讓人明白綁架的原委,為此前所建立的尖銳風格給予了因由,也提供了綁架者憤怒的源頭。如此逐步堆疊,從虛至實,不需龐大的格局也能展示說故事的靈活技巧,讓小巧的短片也充滿活力。

 

青春的哀歌 

如果說《嗅覺》仍是精短的風格實驗,《海巡尖兵》則讓導演開始構建獨特的世界觀,一點一滴地積累至更豐富的長片作品裡。電影以海兵作主題。深邃夜空下,數名年輕海兵駐守於大海旁,年輕的海兵初入軍旅,被年長的軍官欺侮是必經之事。被迫跑步、與女性交媾,穿過各種磨難方能成長。有關成長,在電影或文學的文本裡,皆見經歷痛楚然後壯大自身的原型,被反覆沿用轉化。在台灣的語境中,當兵更是青春的深刻印記,形塑了青春的模樣,因此也有大量作品涉及如此主題背景。

《海巡尖兵》的不同處,一方面揭示軍隊的現實,以被欺凌的年輕海兵直視青春的哀與痛。片末新兵悠揚的軍隊之歌更是抒唱出每位新兵的淡然哀愁,即便傷痕纍纍也是生命的斑駁紋理。日後他的作品依舊承接起寂靜苦澀的青春歲月。另一方面,電影也涉足軍中的權力關係,三位士兵各站不同位置,被欺壓者換轉身位成為欺壓者,一切循環發生。軍隊、學校,與家庭,都是林書宇的作品中青春與成長發生的場域。這些場域深埋權力的規訓,銳意磨平人的差異,躁動的青春禁不住壓制,在此萌起,也旋即幻滅。《海巡尖兵》作為導演初探如此命題之作,立下了鮮明的標記,持續挖掘,持續記述生命無法抵擋的限制與躍動,如海如浪。

 

別輕易停下創作:林書宇導演放映會及講座

日期:3月18日下午2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
詳情:www.ifva.com/?p=1543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