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九把刀殺掉他的小清新

1. 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後,基本上每年都有改編九把刀小說的電影上映。九把刀已然成為台灣電影的一個現象。不過當中多數作品都不是九把刀自己親自操刀,因此《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顯得如此不同。

2. 電影上很多怪物,都象徵着社會壓抑下的回歸。這次在九把刀手上,怪物與社會邊緣連繫在一起,流浪漢、老人、退伍軍人、被霸凌者、弱智者等,九把刀彷彿是想要表現他的社會關懷似的。但對這片來說,其中一個關心點依然是校園,因為這部片可算是名符其實的校園青春片,不過不是關於純愛,而是關於暴力與虐殺。

3. 《那些年》太乾淨,那《怪物》就來個血肉橫飛吧。先是食一些被社會遺忘與遺棄的人,再來就是瞄準學生,一個一個的殺,然後還嫌不夠痛快,就一批一批的殺。在補習場地,講師在搖距教授,學生就在沒有教師的教室中被殺至血花四淺。不要跟我說與日本電影無關,顯然是有所參照(噢,是深作欣二,噢,是三池崇史)。

4. 然後就在校巴上,大怪物為了追尋小怪物的下落,爬上車上就殺。又再次是血肉橫飛,但這批學生不再是無名無姓了,站在中間不就是柯震東嗎?然後在校巴梯級上死去的不就是宋芸樺嗎?那不就是《那些年》和《我的少女時代》嗎?那不就是近年台灣電影常有的小清新嗎?九把刀在《那些年》推出來的台灣校園小清新,他在《怪物》中親手殺掉。這就是他的自覺。

5. 他的自覺是甚麼呢?就是對符碼的自覺。《怪物》中其實佈滿符碼:689(該是馬英九,不是梁振英)、國父孫中山、老芋仔軍人、軍歌、柯震東與宋芸樺等等,擺出來就是要你評論者去解讀。九把刀既然自覺地運用符碼,自然對電影類型的慣例不會毫無自覺吧。於是乎,《那些年》的純愛是出於自覺,《怪物》的殺死純愛也是出於自覺。

6. 到此我們或會疑惑,到底寫出《那些年》和寫出《怪物》的九把刀會是同一個九把刀嗎?就像我會問,拍出《情書》的岩井俊二和拍出《青春電幻物語》的岩井俊二會是同一個岩井俊二嗎?我相信,兩個岩井俊二都是岩井俊二,但九把刀對符碼的自覺讓我讀到多一層表演和後設的意味,他的純愛是一場表演,他的反純愛也是。

7. 其實《怪物》和《青春電幻物語》甚多可比之處,都是發生在校園的霸凌事件,都是邪惡的老大在作崇,都是有一個處於欺凌群體之外同時又是之內的懦弱人物。當然,《青春》的血沒有《怪物》的多,但暴力相同;《青春》最後老大死在弱者手下,《怪物》也是。那種青春世界的幻滅也是共通的。不過《怪物》比《青春》多的是,他想要呈現體制之恆固,想要呈現結構之牢不可破。一位老師死後,一大堆學生死後,學校運作如常,大家繼續學習,彷彿甚麼事也沒有發生。而學校的壓迫不只在於其規訓的力量,而且在於把一群互相傷害的人無可選擇地放在一起。

8. 《怪物》當然沒有說弱者會逆運勝,一如《青春》也沒有。不過《青春》的弱者的能動性還是強一點,他最後一刀殺死了老大,《怪物》的弱者連這個也沒有膽量,只能藉他人之手解決老大。當然,解決老大並不是影片最後的結局,九把刀甚至要解決運作如常的壓迫群體,最後的殺戮還是要在校園發生。以暴力代替純愛,以殺戮代替小清新。

9. 但我卻覺得,這不過是九把刀跟觀眾玩的小把戲。他未必真的是自己反對自己,他在表演,他自覺地提供奇觀。《那些年》是純愛的奇觀,《怪物》則是暴力的奇觀。這也許亦是九把刀高明之處,他以反對自己來表現/演自己,卻又適時地走在市場之前來玩他的把戲。《那些年》之後有《少女時代》,可以想像,《怪物》之後大概就要出現一系列青春校園暴力虐殺電影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