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離3父女》 ──朝著錯誤方向醒覺的女性

就像香港曾經有過樂壇四大天王,印度也有三位鼎足寶萊塢的天王級演員:沙魯克汗(Shahrukh Khan)、薩爾曼汗(Salman Khan)和阿米爾汗(Aamir Khan),由於同姓,又稱印度三大汗。三大影帝在票房上都是冠軍保證,但接演片種稍有不同,尤其Aamir Khan近年的作品,除了商業大片,還著力探討印度的各種社會議題,最為香港人熟悉就是2009年的《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除了是極少數能在香港上映的印度電影,也是Aamir Khan藉著電影製造大眾話題,從而改變社會風氣的開端。《作死不離三兄弟》所說的是擺脫舊價值觀包袱,追求獨立思考,概念簡單,但不失為勵志佳作,其後在2014年的《來自星星的你》(Pk),則更進一步牽扯到宗教傳統,明確批判了印度國內泛濫的神祗崇拜和造假現象。Aamir Khan開創了甚具教化和反思意味的寶萊塢風氣,來到新作《打死不離3父女/摔跤吧!爸爸》(Dangal),立心仍然遠大宏正,藉著改編兩位印度女摔跤手和她們父親的真人真事,冀望打破印度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然而,電影以抨擊父權社會為宗旨,結果卻很可能是墮入另外一個更大的父權意識之中。

這是一個幾有趣的現象,或者不是Aamir Khan的錯。《打死不離3父女》的吊詭失敗,反而更說明了印度的男尊女卑觀念有多根深蒂固,就連要反對這種觀念的人都察覺不了,他們所使用的電影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來自父權的產物。以父權來救贖被父權傷害的女性,讓整部電影一直就像兜個圈子自打嘴巴,雖可同情地理解,但電影長達三小時,眉頭皺得甚為疲倦。最明確的例子是,女主角小時候練摔跤被同學取笑,父親就一手剪掉她的長髮,要她再沒有退縮的餘地。但長大後成為全國冠軍的女主角,居然在輸掉比賽後想起父親的訓示,繼而自行剪掉長髮,還露出一副如獲重生的喜悅。在一部吶喊著要推翻男尊女卑的電影中,主人公居然在受到父權閹割後,自豪於臣服在父權之下,繼續自我閹割,驚嚇程度叫人咋舌。

電影試圖用一把男性的聲音為女權發聲,反而處處顯露了父權的霸道以及它的不可違抗。Aamir Khan飾演的父親,在故事中有著兩個不同層次的夢想,一個是將女兒訓練成摔跤手──女性都可以打贏男性,繼而延伸到打破男尊女卑的電影主旨。然而,這一方面論述的實踐,其實只到中場休息(印度電影很長,一般都有中場休息)。下半場開始,打破男尊女卑這個假命題剝落,當女主角取得全國冠軍後,故事便落入父親的另一個夢想,要衝出印度,成為世界冠軍。父親年輕時的未竟之志,就是為國爭光這項終極任務,也所以,女兒犧牲童年與青春換來的,才不是女性的獨立自主,卻原來是老父的宏願。每次輸掉比賽,女主角都因自覺辜負了嚴父的寄望,受到良心責備,父親(或是Aamir Khan本人)的夢想:女性自強,只是次要的,或階段性的目標,其終極目標,仍是將貢獻國家社會視為最大的成功。

為著打破男尊女卑,電影提供的線索竟然是錯誤地連結到讓女性在運動場上拿金牌,而且既一方面是為了父親,另一方面是為了國家。父親是女兒的父親,而國家就是父親的父親。在電影的下半場,當女主角進入最後決賽,關鍵時刻父親的形象突然在觀眾席消失,失去父親在場外提點的女主角,只能專心擂台上的對手,獨力作戰。你以為這就是女性自強,脫離父親長大成人嗎?不,電影在這時候選擇Flashback。父親被消失(而且正是被國家象徵的國家隊教練所消失),卻化為更巨大的父親,一個無處不在的父權意志,以回憶、聲音和各種訓示,指引著女主角作賽。到了最後,當國歌奏起,被鎖在黑房的父親才意識到代父出戰的女兒成功了,完全體現了國家就是一個終極級別的父權。

整部電影的思維,與其說掙脫了印度傳統社會觀念,反而應該說,是打破了傳統的父權制度,卻臣服於更大的父權意志,落入一個看似美好實則更糟糕的父權陷阱之中。剪短頭髮、穿短褲、忍受同學和鄰居嘲笑,第一步確實是打破傳統社會枷鎖,但這就是女權意識抬頭?父親從第一步開始就是為了實踐他的糖衣父權,掌控女兒的前途、未來和職業;而下一步就馬上跑回原點,終究還是為了自己的金牌夢,為了國家的榮耀,更暗示了所謂女權意識抬頭,都只是臣服於父權意識下自圓其說的美好想像。

父親無限大,父令就是女兒眼中的法律。故事中的父親將「為女兒著想」當成口號,用殘忍一點的說法,所謂男女平等的實踐方法,不就只是將女兒當成男孩子養大嗎?他試圖將女主角改造成男生,消滅她的所有女性特質,然後成為自己的化身。雖然父親的本意確是為了女兒的好,但做法正正顯露了更牢固和霸道的男尊女卑意識。父親霸道,但總是為女兒好,所以是應該體諒、尊重甚至嘉許的,這個想法本身就比原初的父權更霸道兩倍,更邪惡三倍,繼而自我感覺良好十倍。他可以喊停別人的婚禮,在一群婦女中把女兒帶走。他的戰略,遠勝過被醜化的國家隊教練,而女兒必須要完全言聽計從,才能勝出,在國際競技場上出人頭地。反過來說,離開嚴格看管的父親,去到國家隊受訓,塗指甲油,留長頭髮,擁有正常社交生活,彷彿就是忤逆,而後果就是迷失自我,戰意空洞,在第一圈賽事便出局。直至打電話回家,跟偉大的父親認錯,女主角才能重燃鬥志。正面勵志的娜拉出走印度版,下場不但坎坷,更完全走錯了方向。

並不否定Aamir Khan企圖以電影改變社會的做法──儘管這件事在某程度上都很父權。只是,不幸朝著錯誤方向醒覺的女權意識,難道不就是父權的內鬼?

5 comments

  1. 我觉得你这篇影评写得很好,希望你发表到豆瓣电影,让更多人一起参与讨论

  2.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奋斗的burning(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93417/

    你说这是一部带剧毒的电影,很高兴,我看了还能头脑清醒的站在这儿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看完这部电影,哦,是“如坐针毡”呢,我想是没有仔仔细细看过吧。大概才看了十来分钟就兴奋得不知所以吧,哇,又发现一个好的论点,跟发现了一座金矿似的。

    在你沉浸如何将这一观点继续延伸下去的兴奋当中时,可曾注意到电影中的“父亲”和妻子早就有了协议,你那所谓的“精神阉割”是以一年为期的,而这一年既是对于“父亲”金牌梦的延伸,也是这对姐妹做命运改变的尝试。

    之后,不知你可曾注意到当这对姐妹在训练期间偷懒去参加了一个好朋友的婚礼时,哪位即将嫁为人妇的新娘说得那番话:从此相夫教子,一辈子和瓶瓶罐罐打交道。并不是说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就很低贱,而是因为这不是大多数印度女性自主选择的命运,是在大众认知下被迫选择的,其中就包括很多印度女性的自我意识,这才是最可怕的(你的自由价值观怎么没注意到这点呢,相比父亲的个人意愿,这种全体性的沉眠才是最可怕的吧)。

    好,接着唠。

    从好朋友婚礼回来以后,你可曾看到,这对姐妹有多大的心理触动,自此以后他们不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应该不应该被改变,还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机会,那就是他们爸爸强迫她们训练的摔跤。所以第二天,这对姐妹主动起床训练。请问还是你口中的父亲意愿的强加吗?

    你可看到在姐姐第一次参加摔跤失败之后那种强烈的求胜之心,之后当她一次次夺得冠军之后那发自内心的欢喜和乡里的拥戴,这份荣誉感是那个所谓梦想自由就能抹除的?
    如果这也算,那我无话可说,但恕我自言,要是没有这份强迫,这对姐妹只会成为她们母亲的翻版。那是什么样的女性呢?当父亲要给女儿炒鸡肉补充营养时,不准他进厨房,还怎么说的?甚至不准父亲在外面炒鸡肉用的那口锅进她的厨房,呵呵~

    “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阉割”隐喻,电影里拉米尔汗的女儿们是影片中唯一的短发女性,当大女儿青春萌动开始尝试逛街、化妆、留长发之后,她的运动事业就遭遇到了严重挫折,甚至丧失了妹妹的尊重。”这是你的原话,我姑且就认为这是你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说实话,这我有点不敢苟同。我看到的是姐姐在进了国家体育馆之后,自我的放纵。

    以前的她在父亲的督促下每天五点起来训练,所接触的训练是父亲在参加国际比赛之后总结的实战性技巧,进了国家体育馆之后呢,在新体育教练的要求下降低了训练难度,每天七点才开始训练,也格外注重技巧了,甚至在一起参加训练的朋友唆使下,渐渐地沉沦到逛街、化妆、留长发等等与摔跤训练不相干的事情上,分散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对了,在这期间,还和父亲发生了一次关于这样训练状态谁对谁错的冲突。决定胜负很简单,来一场摔跤就好了。最后,出乎意料,父亲居然败了,所以这说明了什么,父亲已经没有资格管她了。而妹妹既看到姐姐的自我松懈,也看到父亲其实是败在年老体弱上面(这有很多片外的故事,待会说),所以觉得此时的姐姐有些陌生,因此和姐姐在观念上有些矛盾,至于像你说的丧失了妹妹的尊重么?

    如果说姐姐不喜欢摔跤,不看重比赛胜负,那我自没啥说的。但事实上姐姐在国际比赛场上落败,很失落。这说明姐姐很有胜负荣辱感,很喜欢摔跤的胜利带给自己的荣誉。但上天是公平的的,有什么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精神自我松懈,训练的自我放纵,参加国际比赛,在强敌面前,也败得理所当然。

    在妹妹的鼓励下,姐姐才哭着给爸爸打了电话,反思了自己,更承认了错误。最后结局也可以预见了,爸爸并没有怪姐姐,而是让姐妹重新恢复到以前的训练难度。最终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姐姐如愿以偿,取得了世界冠军,拿到了金牌。

    这才是片中应有的逻辑,至于什么青春萌动尝试逛街、化妆之后,运动事业就遭遇到了严重挫折是什么玩意儿。既然你想拿世界冠军,那就请加倍付出和努力,否则还玩什么。这么简单的逻辑关系都没有搞清楚就出来误导大家~~哦,你可能还沉侵在兴奋当中,看见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东西自然会断章截取下来,然后七拼八凑就行了。

    文中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我就不一一辩驳了,连片中别国运动员颜值如何都可以延伸出一大篇来,我也只能五体投地!

    说实话,这篇影评很有误导性,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都是经过断截过的,都是为了拼凑出支持作者那几个论点的论据而已,相比影片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十不合一。

    最后,我想说,《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在各大评分网站的评分都非常高,本身就证明了这部电影的优秀。记住一句,能经得住大众考验的,十有八九必属精品。希望大家一定去看看这部电影,好与坏,都得亲自去体验体验不是~~相信我,不会失望的。

  3. 某程度上這部片子的確提出了女性的更多可能,女性地位自古以來都不及男性是不爭事實,在印度更是有目共睹。我認為部影片確實激勵人心,畢竟在印度這個地方確實不易容易,亦有一點質疑筆者,何解認為短頭髮、穿褲子、為國爭光等便是父權的象徵?
    在片中,短頭髮、穿褲子都為了“不礙事”,是必然的結果,至於報效國家這個“父親”更是觀點的誤導,國家等於父親嗎?國家是所有人的國家,不論當權者性別或制度有否偏頗。而女性地位低下、權利不平等的其中一大原因正正是因為當地文化普遍認為女性不如男性有供獻,身為女性在這樣的制度下能與男性一樣為國爭光,難道不是作為女性國民的價值體現嗎?筆者認為片中女性對男性的形象這進行模仿,用近似男性的形象和以男性目標作為願景從而獲得成功,是一種對父權思想的認同和複製,這無疑是先入為主地認為“穿褲子”和“剪短髮”是父權意識的產物而忽略行為本身具功能性,如果男女要平權性別形象又何須局限?
    自古舞刀弄槍、家國天下被認為是男人的事,其實都不過是父權制度之下的一種迷思,物種與物種之間的鬥爭從來不局限於性別,兩性分工是為了物種演化的延續,本身並無高低之分。人類亦是,父權主義憑藉的是身體結構和物競天擇的先天條件所形成的。試想想,如果女子一天到晚家國天下,誰還願意十月懷胎?本來是兩性分工卻被印度的所謂地方文化演化成兩性的權利地位不平等,既得利益者把持權利加以壓榨,將本應共有的權利包裝成自己獨有的權利,這才是真正父權。
    片中女主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為國爭光無疑擺脫了自古父權強加於女性的印象,也證明了女性可以十月懷胎,也可以家國天下。(手機碼字,錯字漏字請見諒)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