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海邊之城》──冰點之下,我不需被拯救

旁人很喜歡說「向前看」或「時間可以沖淡一切」這些療癒金句。但細想後,發覺內心根本無從安穩。看《情繫海邊之城》的時候想起是枝裕和[1]的電影。但《情》更繁複多層。它選擇了冷,選擇了無能為力。挖深了痛的層次,沒有粉飾和說謊,更接近人生真相。

時間真的能改變什麼?一定要有方向嗎?

我清楚記住電影中幾個異常冷冽的片段。現實就是沒有這麼多人能走出來,或者需要走出來。

 

海、雪、火:冰點裏的沸點

散場後,打散的時序自動排好,理順成一個整體,拼成Lee Chandler(Casey Affleck)壓抑冷漠的表情。越是細想,他的特寫鏡頭越在我腦中揮之不散。

大雪冷冽徹骨,一段段埋於大海中的曼徹斯特記憶,是主角Lee冷漠表象下的暗湧。他把自己從一切抽離,過著隔絕的生活,與身邊人的交流蜻蜓點水,甚至沒有眼神。

雪和海的藍色冷調不只在創造意境,更是充滿象徵意義的狀態。是一種節奏,一種氣氛,一種掩蓋。

Kenneth Lonergan擔任編導,他的劇本很有張力。一方面以「減法」克制地把中心事件包裹起來,借連串生活小事(事無鉅細如找不到車子、開錯路、與陌生人客套的對話、密集的爭吵)打亂敘事結構。另一方面以「加法」將焦距轉向Lee的內心,營造真實的壓迫感。再通過拿捏準確的flashback,一步一步把觀眾拉向主角內心深處,召喚了我從未認真審視過的痛感。

看似平靜但內核已在爆發。哥哥Joe死了,Lee表情木然輕吻了他,我們顯然意識到他背負沉重包袱。但在冰冷的氛圍下,沉默是無聲的語言,似乎不需急於解讀。直到播放近60分鐘,電影才以精準的flashback交代主角無法面對的往事──因為自己疏忽令三個兒女被燒死。

從那刻開始,之前的瑣碎鋪墊全部跌入冰點。我們這才忽然了解到他的心理軌跡,以及沉默之下受著怎樣的煎熬。

過去像把他逼進真空中,他悲悼過三個兒女的死亡,在這個真空中,連自己也消失了。當再面對哥哥的死時,內心已被掏空,裏面已經“nothing inside”。

電影中的「冷」無處不在(角色的性格,被放大的冷空氣,與周遭人的關係)。印象最深的是Patrick(Lucas Hedges)在雪櫃前崩潰的一幕。他本在殮房時轉身就走。當生活如常,以為哀傷已經過去之際,他打開雪櫃,一盒雪藏雞肉跌在地上,驚恐來襲,嚇得他嚎啕大哭。身體與屍體的距離像很重很痛的刺點(punctum),刺骨又冰冷,令人不敢、不願、也不忍直面。

諷刺的是,「冷」是由一場火造成的。Lee與意外前的開朗判若兩人,他的生命從沸點瞬間降到冰點,而且無法解凍。當警察說無罪釋放的同時,他已判定自己無期徒刑。面對空洞,他無能為力。所以夢見女兒問:你看不見我們被火燒嗎?現實中的揮拳、打爆玻璃,甚至拔槍是他唯一的宣洩途徑。

生活被記憶的碎片割破,忘不了過去,走不進未來。他寧可靜靜嵌進冰點,在淌血時用繃帶裹住傷口,淡淡回應一句「弄傷了」。

電影不附庸常規,主角最後沒有獲得「救贖」,看似不近人情。但我想,面對無話可說的處境,這種不近人情恰是導演希望透過Lee傳達的溫柔與理解:承認I can’t beat it。

Detachmentattachment

當一切無法回頭而生活必須繼續,「向前看」或許只是看似光明的逃避。

Lee走過冰冷的長街,他的步伐不斷前進,但他的生命不是。他可以走得出去嗎?可以走到哪裏呢?命運難以逃避,沒有目的地的他只是不想留在曼徹斯特(即使哥哥希望他能留在那裏)。

足跡所經,都只見一個死靈魂在陰影中蹣跚而行。

電影中最溫暖的時刻[2],是近尾聲時叔侄二人的輕輕擁抱,內斂深沉,道盡一切。但那微妙關係並不是相濡以沫,因為二人並不打算走入對方生活。Patrick彷彿更接近他,卻又更遠離他。他只想終其一生守住自己的孤島。

 

可有可無

開場前Lee問兒時的Patrick,在我和爸爸二人中選一人陪你去孤島,你會選誰?

My daddy. My daddy is better.

在Joe的葬禮中,天氣似乎回暖,Randi(Michelle Williams)的嬰兒在哭,Lee聽著顯得尷尬。或者他想伸手去抱,但因為往事和自己的身份,他只能別過臉。

電影尾聲,Lee執意回到波士頓,他打算留一間空房方便Patrick留宿,但他拒絕了,二人沒有直視。然後Lee將拾到的棒球拋給他,接不住後Lee說了聲Let it go,但Patrick依然把球拾來拋給Lee。這一幕非常細膩,寓意深遠。

前妻已經再婚生子,原諒了他。侄兒亦將展開新的階段,只有Lee留在苦痛中,無法釋懷。日子難以渡過,海水繼續流動。或者疼痛就如海的本身,已是洗滌。

 

海風依然刺骨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開場那艘漁船。薄霧中,彷彿人事依舊。二人在船上垂釣,像靜待什麼。

這個結局好像看到了光,但更像什麼都沒有發生。海面看來風平浪靜,唯一肯定的,是依然刮著刺骨的海風。

 

註釋:

[1] 想起了《幻之光》和近來的《比海還深》,但是枝裕和的電影都是最終能撫平一切。

[2] 還好電影埋了幾個稍暖的片段平衡這痛苦的故事:如Patrick 跟兩個女友在房間「計數」;Lee背後的小腳板紋身;船上刻著他們已逝母親的名字Claudia Marie(兩者都像紀錄了曾經的美好回憶);甚至是看見壓抑許久的Lee流淚……在我看來,這些片段平衡了痛苦,但化不開深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