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隱藏祕密的地方」配樂?:專訪《路邊野餐》作曲家林強

1970年代,雕刻時光的塔可夫斯基雖有電子音樂作曲家Eduard Artemyev為他配樂,在《飛向太空》(Solaris,1972)、《鏡子》(Mirror,1975)片中仍分別選用巴赫的F小調聖詠(Choral Prelude in F Minor)與《約翰受難曲》(St. John Passion)。根據Artemyev的訪談,塔可夫斯基之所以引用古典音樂,是因為1895年誕生的電影仍是一門年輕藝術,導演認為已成經典的巴赫能讓電影向巴洛克時期扎根,進入殿堂。

塔可夫斯基跟畢贛的《路邊野餐》有什麼關係?

前者詩意神祕的《潛行者》(Stalker,1979)便改編自蘇聯科幻小說《路邊野餐》(1971)。畢贛不僅用中文片名向塔可夫斯基致敬,電影《路邊野餐》裡出獄的詩人醫生陳升踏上從凱里到鎮遠的尋人之旅,穿越火車隧道後進入夢境,「像夢一樣」的蕩麥(畢贛誤會苗語中「隱密的地方」發音為「蕩麥」),很可能亦受《潛行者》啟發。

蕩麥就像是《潛行者》裡潛行者、作家和教授三人前往的「區」(the Zone),在那裡夢與現實邊界模糊,以迂迴繞圈的方式可以到達實現心中願望的「房間」(the Room)。《潛行者》裡神祕不可知的「房間」,我認為在《路邊野餐》中幻化成平實浪漫的理髮店,陳升在理髮店重逢長得像亡妻張夕的女子(「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在黑暗中以手電筒暖玉手,傳遞看到海豚的感覺,迂迴浪漫地實現亡妻看海的心願。

畢贛深諳成為作者導演之道,用前輩導演的心愛演員(蔡明亮用楚浮愛將Jean-Pierre Léaud、Jeanne Moreau、Fanny Ardant)也許太過奢侈,但可以誠意感動作曲家幫忙配樂(王家衛請來曾和鈴木清順合作的梅林茂、法斯賓達御用作曲家Peer Raben,賈樟柯因侯孝賢的電影而與半野喜弘、林強合作),借「聲」還魂。

今年3月26號香港國際電影節《路邊野餐》的放映後,我問畢贛關於電影裡詩、歌與音樂的問題,導演提到,透過電子郵件溝通時,林強開誠布公表示:「我很忙。」導演鍥而不捨寄給他電影的連結,告訴他:「我沒錢,但我還是想請你做音樂。」

借用電影學者林松輝的話,畢贛清楚自己對侯孝賢《南國再見,南國》(1996)「美學系譜的認同」,展開自覺的電影實踐。我想指出的是,正如「蕩麥」作為導演私心的烏有之鄉,烏托邦,原是誤會;有沒有可能,邀請林強為陳升騎摩托車穿梭蜿蜒山路找弟弟的鏡頭配樂,亦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為什麼這麼說呢?

影迷不難發現《南國再見,南國》中一組飄泊自由的摩托車鏡頭與《路邊野餐》如夢似幻的車行鏡頭之間強烈的血緣關係。南國的小混混阿扁(林強)與女友小麻花(伊能靜)共騎機車上嘉義阿里山找堂哥要祖產,他跟的黑道大哥小高(高捷)騎著重型機車尾隨在側。侯孝賢為這組機車鏡頭配上雷光夏作詞作曲的〈小鎮的海〉,而非林強的創作。摩托車鏡頭開始前,女聲吟唱暗潮已然湧現,弦樂為之後電吉他旋律、機車引擎運轉、爵士鼓強烈節奏齊奔放鋪墊。光夏朦朧的「冬北季風支撐海浪濺開墜落水珠是個預言/砂地上的爬藤植物延伸漫漫向漩渦的天空」伴隨貌似無止盡的爬坡,車行段落結束在火車穿越阿里山森林的遠景鏡頭。

為什麼不請雷光夏配陳升的車行鏡頭而選擇林強呢?我認為在於林強的三重身份:林強除了是作曲家,更是侯孝賢的演員(《戲夢人生》[1993]、《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以1990年發行的閩南語搖滾專輯《向前走》走紅的「前歌手」。《路邊野餐》裡的九首歌全是台灣流行音樂,包括1990年代伍佰的〈世界第一等〉、〈突然的自我〉、〈浪人情歌〉;1980年代唐曉詩與李泰祥深情合唱、詩人夏宇作詞的〈告別〉(1984)、「小孩」羅紘武藍調曲風的〈堅固柔情〉(1989)(呼應《路邊野餐》的英文片名「凱里藍調」[Kaili Blues]);以及作為全片詩眼的1970年代校園民歌風格兒歌〈小茉莉〉(1977)。

畢贛自述,流行音樂對他而言是「聲音的廢墟」。貴州在九十年代都聽港台流行音樂,爸爸尤其喜歡伍佰,天天放伍佰,造成導演童年陰影,直到大學才意識到伍佰歌詞雖土,情緒卻很飽滿。我以為,林強作為前歌手的身份能召喚九十年代台灣流行音樂記憶切片,可以說畢贛透過林強與台灣流行曲「遊子歸鄉」。但《路邊野餐》用的最好的仍是包美聖演唱、天真浪漫的〈小茉莉〉。

畢贛請林強原創配樂共有兩段,一段是陳升騎機車去找同父異母的弟弟老歪,另一段是火車穿越隧道後進入蕩麥,隱藏祕密的地方,苗人吹蘆笙的幻境。

林強的電音進入蕩麥前,畢贛插入一段閃回,友人接陳升出獄,陳升沿著濃霧籠罩的蜿蜒山路開車,車裡模糊放著羅紘武的〈堅固柔情〉。陳升說起在監獄裡特意學了一首歌(很有可能就是獻給妻子的〈小茉莉〉),並問起張夕下落。友人吞吞吐吐說出張夕去年病逝,旋即切入林強的電音。

林強的電音使用製片電郵寄來的蘆笙錄音取樣(sampling),畫面特寫吹蘆笙的苗人蠟染,時空不明。陳升坐上紫色摩的(離開蕩麥前才知道司機名叫衛衛,無法確定是不是陳升尋找的姪子衛衛長大了),尋找吹蘆笙的老藝人,也就是老醫生的情人林愛人。後來跟學苗歌出身的老藝人徒孫擠在皮卡車(pick-up truck)後面,流行樂隊問陳升會不會唱流行歌,陳升答只會唱兒歌。樂隊說我們也會,並把耳機遞給陳升,聲帶響起過度純真美好、理想化的包美聖原版〈小茉莉〉,觀眾跟著陳升一起聽,聲音充滿影院。沒有留意到陳升在監獄學了一首歌的觀眾,還是會被〈小茉莉〉傳遞的單純願望所吸引:「寄給她一份美夢/好讓她不忘記我/小茉莉 請不要把我忘記/太陽出來了 我會來探望你」陳升的茉莉張夕也睡了,也睡了(永遠睡了),這裡的鋪墊使得之後陳升搶奪舞台只為唱首〈小茉莉〉給理髮店老闆娘聽,並非表面聽來的荒腔走板,而是不可唱而唱之的情真意切。

訪談全文

陳智廷:你提到畢贛透過王宏偉(飾演賈樟柯電影裡的小武,現為栗憲庭電影基金藝術總監)找你作曲,你說沒錢沒關係,只要你喜歡。能否談談你喜歡的電影風格與質地?

林強:王宏偉問我有無意願幫一位年輕導演配樂,但沒啥預算,很微薄,我回答說先看看他過去的作品,我同意工作完成後,劇組是有給我酬勞的。

我喜歡跟商業片保持距離的電影,獨立電影或文藝片都好,有探索創新的企圖更好,另一方面我不愛看商業片,渲染大眾的音樂能力我也弱,貼近現實的小眾電影較無商業壓力,純粹在電影創作上的,工作起來較有趣。

 

陳智廷:你願意為畢贛做配樂,是因為看過他的短片《金剛經》?《金剛經》如何觸動你?當時導演有告訴你《金剛經》與《路邊野餐》的連繫嗎?

林強:企圖在影像時空裡探索,現實也許是一場夢。

沒有,但我看了《路邊野餐》的初剪後,就有了連繫。

 

陳智廷:你剛在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擔任評委,能否談談參賽片裡令你印象最深刻的音畫處理?

林強:這次的音樂較弱,所以沒有配樂的獎項,但還是有不少有趣的片子,我最喜歡張濤導演的《喜喪》,全都是非演員但很深刻。

 

陳智廷:你的配樂作品多元,包括劇情片、紀錄片(關於畫家劉小東的《東》[2006]與《金城小子》[2011]、關於彰化社頭襪子工廠的《台灣黑狗兄》[2013])、廣告(故宮形象廣告 Old is New[2005])、藝術展覽(亞洲藝術雙年展[2007])、舞蹈(關於艋舺庶民記憶的雲門2《十三聲》[2016])。請問有限時間內,你如何選擇合作對象與計劃?

林強:大都是用直覺,很少有清楚的計畫,如果有挑戰性,自己又不熟悉的,都很願意嘗試學習,任何需要音樂服務的都好。

 

陳智廷:你與畢贛透過電子郵件溝通。請問導演有明確指出哪兩段畫面需要音樂嗎?還是將音樂交給導演放置?有提供參考音樂嗎?

林強:有,苗族的樂器蘆笙要用在夢境裡,導演很清楚的描述那些段落需要音樂,尤其是騎機車在路上的段落。也給我音樂參考。

 

陳智廷:兩段音樂彼此有什麼連繫、呼應?

林強:時間的流動,生活的節奏,像夢一樣。

 

陳智廷:你曾提及侯孝賢想要《千禧曼波》(2001)的音樂傳達「樹上有片葉子飄落」,賈樟柯想要《三峽好人》配樂有「潮濕的感覺」,畢贛想要怎樣的音樂?

林強:他大概要《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種探索神秘或未知。

 

陳智廷:不少影迷發覺《路邊野餐》與《南國再見,南國》(1995)遙相呼應,尤其是蜿蜒山路裡騎行機車,移動中配上音樂的抒情。《南國再見,南國》裡主要由你統籌配樂,阿里山上兩台機車並駕齊驅配的是雷光夏的音樂,有沒有和畢贛討論同樣是車行音樂,希望營造怎樣不同或類似的氣氛?

林強:沒有太多的討論,《路邊野餐》影片上機車在山路的視覺會有《南國再見,南國》的味道,但在音樂上,我得讓其不要有《南國再見,南國》的影響,除了要有流動感,我想像的是隱約主角的呈現狀態,是影片給我的一種整體感,或者說是影片裡貴州山區給我的一種味道或氛圍,談不上太多具體的表現。

 

陳智廷:你做好寄給他,他覺得哪裡需要修改?有感受落差嗎?

林強:很少要改的,導演很喜歡。

 

陳智廷:你如何在導演要求與音樂表達中找到平衡?

林強:盡力讓影片加上音樂後,有一種接近神奇的化學作用,讓雙方在一種創作狀態的開心。

 

陳智廷:面對尚未配樂的畫面與聲音,你如何下手(從零到有)?

林強:我思考邏輯差,習慣直覺,喜歡讓工具技術和音樂創作處在一種混沌的模糊狀態,或是一種非我狀態。有時先找音色,有時找節奏,有時找樂器……。

 

陳智廷:你如何突破自己,做出不一樣的音樂?

林強:常保持學習的心,勇於挑戰,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盡量放下自己的慣性,希望最後沒有刻意要突破或是不一樣。

 

陳智廷:創作電影音樂時你追求氣氛、味道、效果、抽象還是其他重點?

林強:如你所述,還有人的心態感覺,人的處境,環境與個人的狀態。

 

陳智廷:能否告訴我們你配樂使用的器材?

林強:電腦、軟硬體合成器、吉他,有我不會的,就找會的人來幫忙。

 

陳智廷:有任何音樂或藝術形式在你創作的過程啟發你嗎?

林強:有,很多,但我不想去記憶這些,最好都把它忘掉,訓練自己不受影響,最後只剩自己和宇宙。

 

陳智廷:平時如何捕捉靈感?

林強:不要去想靈感。

 

陳智廷:你在何時何地看到完成後的《路邊野餐》?看完全片哪邊想修改?

林強:2015年的4月9日,在台北的華山光點戲院,看完後我跟畢贛有一場對談,沒有想要修改的。

 

陳智廷:《路邊野餐》引用許多台灣流行音樂,請問你有沒有參與電影選曲?有推薦羅紘武的〈堅固柔情〉(1989)嗎?

林強:沒有,都是畢導自己選,他自己放的。

 

* 轉載出處:微信公眾號「影樂志」ID: Soundtrack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