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撐齊全卻穿了大窟窿的華麗破船──略談周星馳《美人魚》

今年三部華語賀歲片,「塊面好多肉」的,當然不看(無論是看故事、比創意、求美感,還是考慮政治立場,都沒捧場理由);鄭保瑞的作品,第一集我有入場看,大失所望,第二集據說大有進步,不是全無興趣,但細心想想,還是多省一張戲票錢吧。周星馳這新作本來興趣不大,但二月初在《信報》寫過文章回顧他的舊作,略析他一直以來的電影技法,總覺得應該看看《美人魚》,驗證自己想法,兼且坊間反應似乎挺不俗,最終還是看了,幸好沒有失望。

單論「好看」與否,《美人魚》其實不算出色。杜琪峰接受傳媒訪問,即言「根本不好看,我很直接的,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不會騙人。對,周星馳很成功,他基本上是一個創作非常豐富的人,他也很有能力,但片子應該可以好很多」,這句話我是很認同的。《美人魚》的本質當然是喜劇,然而說不上很好笑,不過許多笑位的設計、劇情的發展、材料的選用,確確實實,在今天的香港,就只有周星馳的電影才見得到,沒有其他人拍得出來,別說後繼者,模仿者也鮮見了。周星馳電影技法多變,但其中一項拿手絕招,即在於簡潔明快的剪接,簡單一兩個鏡頭,不需用上甚麼花巧伎倆,只以畫面人與物的組合和變化,構成漫畫化的視覺笑料(visual gag)。例如羅志祥在本片最好笑的,不是八爪魚鬚兩度被敵人拉扯撕咬、切煎絞碎,但仍要故裝不覺以隱藏身份,其實痛得要擠眉弄眼以笑代哭那兩幕(他無疑有喜劇天分,但能演得好這一幕的人決不會少,而且這種笑料,也沒有甚麼高明之處),而是羅志祥質問林允為何不殺掉鄧超,鄧超突然出現,羅志祥轉眼倒掛於風扇的那一場戲,巧妙者在於處境的設置、分鏡的處理、對白的寫法、同時林允及阿婆等的互動,縱未達周星馳最佳水準之一半,但味道已有六七成。想想上年度的香港喜劇片,如郭子健的《全力扣殺》(2015),就只能依賴林敏聰的脫線演出(包括他出人意表的搞鬼對白和倒地嘔奶等古怪動作,但那也與導演技藝無關),不少笑料原理也許有相似處,操作上卻沒有這等細緻在。

事實上,《美人魚》的笑料和演繹方面,如上所述,是有一定水準,但以鄧超為首的一眾演員,不是演得太過,就是 timing 不準,周星馳與吳孟達最擅長以正劇方式演喜劇,不笑的時候才是最好笑的(能夠明白這點的,不單是李尚正,也包括曾經拍過不少喜劇的徐克,雖然他的客串也夠難看的……),然而鄧超等人時時刻刻七情上面的演繹,既不好笑(正如那位八兩金配音的禿頭富翁,難睇到呢,八兩金再醜也有個性和吸引力得多),連感動位也變得脫不了虛假味,不太感動了。《食神》(1996)式由壞轉好的人物,不是人人能演得好、演得準的,鄧超前段太過土豪、愚蠢、橫蠻(「食神」不可一世時尚有一陣草根味濃的人性),後段嘗試深情,卻已很難救得回來,何況劇情上也沒有他發揮的空間──周星馳在末段寧願集中力氣拍攝屠殺「下水道人魚」的特技畫面,也不去細講鄧超如何醒悟改過、一路上怎樣歷險救人,心理描寫不足,就顯然是敗筆了。

新人女主角林允也許真的很用功,但無奈演出實在太弱,又無甚明星魅力,幸好她那角色是值得憐憫的,姑且算是「求弱得弱」,否則根本看不下去。張雨綺大抵是因為穿緊身衣谷胸谷得太辛苦,表情來來去去也差不多,又也許她一心忙著在戲外與前夫王全安的糾葛,沒心神演戲,那麼扁平的表演可與那身突出造型不太相稱。至於全片最難看的,不是後段轉勢太過突兀的劇情,而是那些電腦特技,真的,馬家輝有見及此,就為她寫了一篇〈周女郎〉,提到「電影結尾處,她瞪起眼睛,對男主角痛罵『我副架撐咁齊,你竟然當我臭四!』簡直讓人聽得瞠目結舌,以為她拍的是那個什麼王什麼晶的戲。卿本佳人,自甘如斯,必有她的獨特考量,可是粉絲們看了,難免心痛」。

當然《美人魚》的真正長處,乃在於故事。這一點,《美人魚》確實比《長江 7 號》(2008)和《西遊.降魔篇》(2013)都好,周星馳未必有意編織「香港/破船」和「香港人/美人魚/盧亭魚人」的符號,但廖偉棠〈《美人魚》:同舟共濟的怪咖族群 五味雜陳的香港隱喻〉一文提出的「洞見」,我基本上都同意︰

在《美人魚》中,凝聚著這種尷尬美學而又極具香港刺點的,是畸零人魚族賴以同舟共濟的那艘破船──裡面閃爍著八九十年代香港特有的霓虹招牌、散落著鄭少秋的黑膠唱片,這一切在內地觀眾眼中也許只是一笑,香港觀眾卻會為這些特有的符號而五味交集。因為如今的香港有點像那艘穿了大窟窿的鏽船,老百姓仍然同舟共濟但不知道何時沉沒,指望官商權貴自發慈悲放過人民更是毫無可能。而某些當下的香港人,在廣義的中國人當中也是難以尋找同類的不合時宜者,不少在盛世當中信奉發展至上主義的同胞們,理解不了香港人為什麼有錢不賺、有大款而不傍,卻去追求那些貌似不能當飯吃的理想──但是周星馳不是感概過嗎,「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當然,香港現在也有的是鹹魚冒充的人魚,就像開場戲山寨博物館裡那條。

無論《美人魚》的各種設定(或曰隱喻)是否屬於香港,反發展至上、為畸零人發聲的信息始終是可貴且適時的。不過,假如依從這隱喻的思路,《美人魚》其實是終極的悲劇。香港人是否就像美人魚一樣,始終難逃北大人一場終極的殺戮?電影結尾美人魚們幸運地終於找到海底的桃花源,是否暗喻香港人要尋得幸福,就必須要「中港區隔」,河水不犯井水?更悲哀的,是羅志祥等人原以為殺掉鄧超,就能「獨立」過安穩生活,結果卻原來必須感動到強國土豪,以道德感召土豪作無間道犧牲,才能保得住美人魚們的性命,但觀乎當前局勢,有誰會願意為香港人作此犧牲?只怕美人魚尾一擺,吸引到的卻是嗜血的張雨綺們。

也許我們都是太敏感了。《美人魚》畢竟只是一部喜劇。有朋友對我說,看《美人魚》感覺就像當年看《百變星君》(1995),故事不差,真正招徠觀眾的卻是影片當時標榜的特技與笑料,只是我甚至覺得《百變星君》終究有些創意,《美人魚》的特技效果卻甚為拙劣,像禿頭土豪背著飛行器在豪宅著亂衝亂撞最後在鄧超徐克兩人中間穿過一段,笑位是可以的,但難看得這麼不堪入目,教人怎樣笑呢?其實,不如重現八九十年代港產片味道,土法特技、有趣道具,實實在在,吊吊威也,肯定好看又好笑多了。以周星馳在華語片壇的名聲,票房十拿九穩,何必人有我有,與其他肉面導演鬥用爛電腦特技呢?

*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承蒙作者授權轉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