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尋找未來──《哪一天我們會飛》

香港人喜歡緬懷過去,喜歡懷念舊日社會、懷念舊日校園時光。但與此同時,亦有越來越多人質疑,那些美好回憶對我們、對社會有何意義?這部電影或許能夠給觀眾一些思考空間。

電影啟發自譚詠麟經典歌曲《愛的根源》,起初也直接以歌名作電影名字,讓人聯想到這是一部關於初戀、關於過去回憶的電影。後來電影在拍攝時改名為《差一點我們會飛》(電影主題曲保留了此名),「我們會飛」像是一個夢想,可是因為「差一點」,所以放棄了、失敗了,留下的只是一個遺憾。後來,據導演黃修平解釋,因為電影公司怕「差」字會不利於電影成績,最後把電影定名為《哪一天我們會飛》。頭兩個電影名字都跟令人聯想到過去,但到了《哪一天我們會飛》,卻多了一個將來發問的意象,這個疑問背後雖然未必有答案,卻比「差一點」這個失敗了的字眼正面,對未來多了一份憧憬。

由「愛的根源」走到「哪一天我們會飛」

電影的內容包含了全部三個片名的聯想。楊千嬅飾演的余鳳芝是一名旅行社文員,與丈夫彭盛華(林海峰飾)相識多年。彭盛華擁有一間廣告公司,整日忙於工作,二人關係平淡疏離。余鳳芝意識到自己與丈夫的關係、以至自己的生活也出現問題,卻不知怎樣去斷症、走出當下的迷失。直到一次同學聚會,余鳳芝回想舊日在校園的點點滴滴,想起原來除了自己和彭盛華外,還有一位很要好,但早已經失去聯絡的同學蘇博文(吳肇軒飾)。余鳳芝藉著過去的記憶尋找他們三人由初初認識,到成為好朋友的幕幕踪影。她找到了與彭盛華相愛的那一刻,也找到錯過蘇博文的一刻;她找到了從前自己對未來茫然的一刻,也找到了自己定下夢想的一刻。透過母校、往日片段,余鳳芝重新感受一遍自己早已遺忘的感覺。她經歷仿如三個片名,回到從前,從愛的根源出發,到差一點他們會飛,到現在展望將來: 「哪一天,我們會飛?」

電影的英文名字演繹起來同樣有趣︰She Remembers, He Forgets,亦即是余鳯芝記得,而彭盛華忘記。如表面上劇情陳述,余鳳芝「記起」了蘇博文,很關心他的近況,甚至想找回這位舊友;而彭盛華把舊事忘記了,只是在專心自己的工作。但反過來想,若果把這句英文掉轉成 She Forgets, He Remembers 也說得通,甚至更貼切。就是因為余鳳芝(楊千嬅)一開始真的把從前自己(蘇麗珊)完全忘記了,她才要花力氣尋找,像查案一樣把往事、把當日的自己組織起來。相反,彭盛華(林海峰) 從未有摒棄過去的自己(游學修),兩個彭盛華追求的東西仍是相若。當年的手工王今日成為了廣告公司的老闆,也算是仍然在自己夢想的旅途上。就連他的外遇,也有少許余鳳芝(蘇麗珊)的影子(反而長大後的余鳳芝卻沒有,只變成一個平凡的彭師奶)。意識上他未必記得很多往事,但潛意識下他絕對未曾停止想念從前。彭盛華記得的其實比余鳳芝多更多,他忘記的,頂多只是跟蘇博文的友誼 (我甚至懷疑,彭盛華一早就知道蘇博文後來的事,只是因為太大衝擊,才刻意地遺忘蘇博文。那樣的話,彭盛華忘記蘇博文就更合理,可是電影未有提供更多線索去引證這看法)。

信念而來的未來曙光

回到電影,余鳳芝在她的回憶裡探索當年無顧慮下堅持的夢想,比較當下自身的束縛,來反省及修正將來的道路。其中一段余鳳芝想起的她的校園往事,是關於老師月球要大家寫夢想計劃書那一場戲。這個情節本來是很不現實的,到了中六差不多進大學時,應該不會有老師集合一整級同學,要大家填一份甚麼夢想計劃書,取而代之應該是無窮無盡的past paper 吧。然而,這份失真直插要害,諷刺社會對年輕人追永夢想的打壓,顯得妄顧夢想的人何其荒謬。為甚麼夢想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回報,一定要是「實際」的?有同學想要跳舞,卻因為沒有前途而被打退念頭;有同學想要做下一個馬勒當拿,卻落得被人恥笑的下場;有同學要做志願做電影導演,你看,今日黃修平不正就是在拍電影嗎?余鳳芝夢想是要把一萬隻飛機同時飛上天,現在的她需要確切地實行嗎?不需要。她需要的是從回憶喚醒自己有一份夢想,而夢想裡包含住信念。當她把這份信念感染身邊的人,就已經是夢想最大的價值。余鳳芝最後感染了自己丈夫,使他們的關係得以重新出發,他們的問題未必能夠一時三刻的解決,但那份信念為他們的未來提供了一線曙光。

這部電影拍得真摯,從電影中看到黃修平陳心遙不但保留了二人上次合作《狂舞派》時那份熱誠,也比前作更具反思空間。誠然,電影仍是有不足之處。蘇博文出國後的經歷多少有點兒戲,雖然戲劇上很有效果,但在未有太多線索下,某程度上欠缺說服力。另外,彭盛華跟蘇博文的友誼亦未能夠完全展現出來。關於二人的兄弟情誼,大概就只有一開始校園Talent Show 時的表演裡感受得到。自從余鳳芝在他們二人生命中出現後,彭盛華及蘇博文看似是一對宿敵多於好兄弟。這個變化可以是合理的,畢竟重色輕友的人並不罕見。但這樣的話,每當電影有一些三人同行的場面時(印象中沒有只有彭盛華蘇博文二人的戲),就好像多了一層計算,跟畫面上的那份三人純真友誼格格不入。不過,這些瑕疵,無礙我對這部電影的整體感覺。電影難得地關注時下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去探討我們應如何看待「回憶」,如何透過回到過去尋找我們的未來。這樣的誠意之作,實在很值得我們入場支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