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的不一樣抵抗──《復國者聯盟》

《復國者聯盟》(下稱《復》)將於8月27日在香港正式上映,是崔東勛和全智賢繼《盜賊同盟》(下稱《盜》)後再度聚首之作。《盜》曾一度成為韓國票房冠軍,更打進了一系列如多倫多和費城等一系列國際電影節,風評甚好。雖珠玉在前,《復》亦可望再創高峰。另外,此片乃全智賢少數動作電影之一,她的表現絕對會成為話題。

1945年8月15日,朝鮮漫長的日佔時期(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的終告結束。自1910年,大韓帝國總理與日本代表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正成為日本殖民地。當時的朝鮮總督府位於京城府(現稱首爾特別市),反抗組織則於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暗中統籌光復運動。《復》正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的暗殺故事。每年8月15日的光復節均為韓國公眾假期。適逢今年是韓國光復七十週年,《復》作為抗日電影,在韓國當天(在韓國上映第二十五日)突破一千萬觀影人數,也許別有意義。

《復》以日據時期的上海和京城府為故事舞台,講述三位朝鮮獨立軍成員暗殺日本指揮官和韓奸商人的任務過程。香港觀眾可以從中接觸到中國戰爭片以外的抗日影像。1930年代,不少韓國國民奮力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當中,狙擊手安沃允(全智賢飾)本為死囚,後來被臨時政府的特工廉錫鎮(李正宰飾)解救出,與另外兩名囚犯組成暗殺小隊,執行危險的任務。然而任務之初,資料即被一位內奸販賣。奸細更僱用一流殺手夏威夷.皮斯托(河正宇飾)追殺安沃允等人。同時,安沃允的身世,原來藏有更大秘密,這對任務是阻是助?就在她一念之間……

《復》以該次刺殺行動為主軸,帶出時代之苦,和強烈的朝鮮民族意識。電影氣氛比《盜》更為嚴肅。但電影暗藏了不少有趣的笑點,適時調節氣氛。筆者主觀地列出《復》裡面值得留意的9大看點,供讀者參考:

  1. 電影前段以1930年代的上海為背景,展示了韓國寄人籬下,與中國人共同生活的一段歷史。當中既自卑又要堅持主體性的心理,值得細味。
  1. 同是抗日電影,同樣充滿民族意識。在情節、表現主題的手法乃至意識形態的細節上,和某些「神劇」對讀,相信會相當有趣。
  1. 韓國近十年在文化上的去殖工作相當成功,此電影作為其操作的一部份,可以看到其兩重甚至三重的去殖,對中國、對日本以及也可能對韓國自身。也許面臨相似困境的港人,會看得別有感覺。
  1. 導演在人物塑造上花了一番功夫,第三小隊成員相處時產生的矛盾,產生效果自然的笑位。如果把搞笑與嚴肅融和,是值得留意的地方(個人認為在電影前段逃獄那一幕最為搞笑)。
  1. 故事鋪設了一條頗有張力的愛情線,講述全智賢和殺手之間的關係,為嚴肅主題帶來一絲曖昧的想像空間。這情節看似老套,但故事表現得老不老套,又是另一回事。

  1. 電影角色的樣貌相似,認人將是觀眾的一大挑戰。幸而有一位角色的手曾受傷,手上長期帶著一隻金屬手指,這造型有意無意令人聯想到「金手指」(篤背脊/內奸),難道編劇也懂廣東話?
  1. 全智賢在電影中一人分飾兩角,兩角性格差異極大,是評價其演技的絕佳素材。
  1. 除了演技,全智賢的美貌與身手均備受考驗。除了一段素顏演出,電影中打鬥場面不絕,其身手靈敏讓人驚喜。尤其在尾段,有一幕為她身穿婚紗與敵人駁火,把全智賢拍得清麗、堅強,大概是全片最有噱頭的一場。
  1. 夏威夷殺手和他的拍檔,在殺人過程中多次強調完成任務後要到夏威夷一趟(原來夏威夷根本沒去過夏威夷),顯示可當時人們在美好願境和艱苦現實間拉扯的悲哀。

《復》是一部抗日電影,火光四射的動作場面自然成為觀眾焦點,全智賢討好的外形和人氣也是一大賣點,當中的笑點更顯示導演控制節奏的功力。但最令筆者深刻的是電影當中匆匆走過的一段對白,內容大致是安沃允被問道難道認為成功刺殺一兩個日本人就能改變被殖民的政局?安静默之后回答,明白行動也許不能撼動日本人的統治,但堅持讓日本人知道朝鮮人民還是有抵抗和守护的精神。在安等人以生命作賭注的刺殺行動裡,態度比結果更重要,不屈服是抵抗行動中最有力的武器。

* 劇照由安樂影片提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