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音樂紀錄片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紀錄片和搖滾樂同時在歐美興盛,幾乎每位重量級歌手都有一部或多部所謂「搖滾紀錄片」(Rocumentary)。這些影片除了呈現台前的瘋狂,也帶我們走到後臺,以看似隨意的鏡頭,近距離觀看搖滾樂手生活片斷,偶爾也會訪問個別歌迷,但大多數時候,歌迷都以群體形象出現。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曾經的搖滾巨星和他們的歌迷一同步入中老年,那些畫面粗礪、情緒衝動的搖滾紀錄片似乎消失了,甚至呈現古典音樂與音樂人的紀錄片也不多見,除了無處不在的MTV,就是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歌劇或演出還在播出。

2009年,香港導演張經緯的《音樂人生》在港臺獲獎,並且在商業院綫連續加映,是香港上映的第一部本土音樂紀錄片。影片除了錄音比一般華語紀錄片出色很多,敘事上有獨到之處:導演在黃家正11嵗與16、17嵗兩個年齡段拍攝的素材,通過平行剪輯而呈現了他成長中的掙扎。同時,導演呈現的少年,對於他人的態度常以這個人對音樂的態度來區分:鋼琴老師羅乃新是他最尊敬、親近的人,而常希望他比賽得獎、和母親離婚的父親是他不能尊重和疏遠的人,不愛音樂、只是想在比賽中勝出的同學們他也冷眼相看。對音樂的愛、把音樂當作人生,也是去年和今年兩部獲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的主題:一部是瑞典導演馬利克.本德讓勞爾(Malik Bendjelloul)的長片處女作《尋找隱世巨聲》(Searching for Sugar Man);另一部則是美國導演摩根.奈維爾(Morgan Neville)導演的《我就嚟是歌手》(Twenty Feet from Stardom)。兩片都不免有些懷舊,從影像到聲音,都把我們帶囘三、四十年前熱鬧的歌壇。同時,這兩部作品有別於六、七十年代處在正在進行時中的搖滾紀錄片,都以其完整的結構、完美的剪接、豐富的手段,堪稱是紀錄片中的佳作。

《尋找隱世巨聲》講述的是在美國從未成功、但在南非大紅大紫的墨西哥裔美國民謠歌手西斯托.羅利葛斯(Sixto Rodriguez)的故事。全片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敘事構成,影片前一半羅利葛斯本人沒有出現,故事的講述完全交給兩位居住在開普敦的歌迷:一個是記者、另一個是唱片店主;兩人都用了很多年時間,尋找在美國樂壇不爲人知、卻在南非極受歡迎的歌手,想知道他是否如傳説中那樣,因爲貧窮、絕望而在舞臺上自殺。當觀衆覺得死亡已不容置疑之時,突然峰回路轉,店主收到羅利葛斯女兒來信,說他還健在,數年中一直是地盤工人。影片接著通過他三位美麗的女兒,講述了他到南非演出的盛況,並以他人拍攝的錄像,展現了萬人合唱的情景。到此,應該說影片已到達高潮,但我們仍舊是遠遠地觀看羅利葛斯。到了影片最後四分之一,我們才見到歌手和導演的近距離接觸,前者保持著平和的工人心態述説和歌唱,後者則以近乎謙卑的態度聆聽與凝視。

我仔細地思考過這部影片,發現它之所以感人,是因爲它在間接地呈現四十多年前羅利葛斯的音樂如何感動南非聽衆的同時,告訴我們他的「樂與路」和唱片商期待的「名與利」,只能是兩條永不匯聚的平行綫。然而更加令人感動的是,羅利葛斯並沒有絲毫的遺憾,即便是年過花甲之後重新被發現,他在南非演出之後,也仍舊平靜地歸來,繼續在底特律郊外小鎮上生活。顯得十分害羞的導演馬利克,憑藉這樣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主題,獲得奧斯卡獎。獲獎之後他獲得不少拍片的機會,但是他卻在今年五月自殺,反而讓羅利葛斯哀悼這位三十六嵗就英年早逝的導演。

今年八月在香港百老匯院綫開始上映的《我就嚟是歌手》,延續了《尋找隱世巨聲》中對於名利的反思,講述了幾位美國和聲女神的故事。影片最明顯的賣點當然是這些女歌手作爲「綠葉」曾經映襯的歌壇巨星:披頭士、滾石、米高.積遜等。相比之下,這部影片從形式上看似以訪談爲主,接近傳統的電視紀錄片,但實則不然。一般電視紀錄片只有52分鐘,如何能吸引觀衆到戲院裏看完90分鐘,並且以一百萬美金的成本賺取五百萬以上的票房?

首先紀錄片聚焦的幾位女性都是出衆的黑人歌手,她們人人熱愛音樂,但並非人人期望走到舞臺中央,做音樂會的主角。影片在五個人的故事之間切換,對於觀衆來説,能否理清每個人的故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她們一樣愛音樂、愛生活。我試圖找到影片構成的邏輯,發現有兩條綫索很重要:一是情緒的起伏,導演在人物之間切換時,跟從喜怒哀樂之間變奏;二是早年的演出,所選用的演唱會場景基本上越來越大、越來越熱烈。聰明的導演從來不把觀衆當傻瓜,而敢於挑戰觀衆的極限。但同時,這部影片從行業内部的視點,告訴我們和聲歌手爲什麽重要,他們如何在各個樂隊之間游走,如何給舞臺帶來魅力與活力。我了解到這些歌手們有種非同小可的才能,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聲音,烘托風格截然不同的主音的演出。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大學時聼卡彭特歌中的一句歌詞:「每個沙拉拉拉、每個喔噢噢噢仍舊發光」,原來唱的是和聲歌手。

兩部獲奧斯卡獎的電影,聲效和混音都做得近乎完美,在跨越時代的影像之外,給我的聽覺十分的滿足和感動。我自己也忍不住開始做我的音樂紀錄片了,希望能夠在兩年内完成,好在2016年迎接中國搖滾樂誕生的第三十個年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