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下的女聲與女影

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由影意志主辦了八屆的香港獨立電影節,今年仍舊悄無聲息。其觀眾群相比其他本地影展年輕,其主要放映場所──灣仔藝術中心地下的Agnès b.電影院,也常在沒有廣告的情況下座無虛席。我年初去美國和古巴拍片,回港後發現1月27日晚竟有太陽花和雨傘運動短片的同場放映,當晚趕到藝術中心,票早已售空,幸好有導演贈票,才得以觀影。影後談環節,到場的港臺導演、監製應邀在銀幕前就座,這個通常「陽剛有餘」的電影節,不期然出現了全臺女電影人的夜晚!以下就和大家分享當晚首次觀看,後來又一一重看的四部短片。

Shannon Walsh 《雨傘之下》

Shannon Walsh 《雨傘之下》,816

加拿大籍紀錄片導演Shannon已有三部長紀錄長作品,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其長片處女作《H2OIL》,跟蹤拍攝了阿爾伯塔省一個小鎮的居民,狀告石油公司污染環境、造成村中多人死於癌症的事件。Shannon來港執教不足兩年,作爲紀錄片人,對於雨傘運動的最初感嘆,是密集人流在中環、旺角等地聚集、轉移的速度。去年秋季她首次在城大開設紀錄片課,對運動的觀察隨學生們的拍攝深入,綜合自己和學生的素材,從對學生的訪問中選取了三位邊緣女大學生的故事編成此片。

三個女生中,越南來的Vicky Vi Do首先在中大見證了罷課現場,參加了生平首次集會。我們看到她用相機和手機拍攝,在連儂牆下和中環街道流連,聽到她分享對於香港的了解。上海來的交換生王晶晶,爲拍攝記錄片功課而上街,訪問的大陸學生多因爲對香港不了解,而像她本人一樣不能真心支持;想帶囘信息到上海又感覺片子囘大陸不能播。第四代香港移民、巴基斯坦裔的社工學生Ansah從小一直受歧視,直到運動之中才第一次感到自己被香港接受。片中我們看不到Ansah在拍攝,但是看到她為示威者準備食物、和同胞擧橫幅上街,是真正的行動者。

片中928之夜的鏡頭,距離警察的境界綫很近,可以清楚地看到、聽到那位不斷重復呼喊「請警察停止攻擊市民」的女性。催淚彈擲地時,機位也幾乎完美。這些鏡頭不是片中三位女生拍攝的,從一定程度上拆解了導演設定的結構,但鏡頭本身十分有震撼力的,可見學生們不但訓練有素,還能做到臨陣不慌。

Vicky Do《天堂陌生人》

Vicky Do《天堂陌生人》,5分38秒

在前片中出鏡的Vicky,受到Shannon啓發,在這部短片中比較完整地呈現了自己的視點與思考。在以偏藍色調呈現中環的地標建築時,她用越南話旁白說中環這個地方很虛僞,因爲她想到很多人在那些大樓裏加班、把自己的時間賣給了富人。她說香港是個「水晶城市」(我想到張婉婷的《玻璃之城》),而把越南戲稱為什麽也沒有、只有她這樣一代年輕流浪者的「社會主義天堂」。當她的腳步游走在運動中的香港時,她的内心卻在和有著越南共產黨員身份的母親進行著想像中的對話。

此片的特別之處在於導演的兩種傾向,一是鏡頭常會避開人群,去凝視路邊的各種標語,特別是其他國家、地區的人貼出的支持香港的標語。二是在拍攝運動中的人群時,她的鏡頭總會不自覺地對準街頭的女性──不論是激動的演講者、專注的聽眾、還是突然發現自己被警察包圍的示威者。這兩種傾向,配合她欲說還休的旁白,提出了很多問題卻並沒有給出答案。如此内斂的風格,給我很多思考空間,讓我通過她對於香港的凝視,對於越南的今昔也有了一星半點的了解。

廖韜《手持攝影機的人》

廖韜《手持攝影機的人》,7分31秒

這部作品是現今影展中難得一見的DV作品,不僅畫質較爲粗糙,4:3的畫面也較小。導演本人使用的是十年前買的體積很小的DV,街上的警察也看出這不是相機,但又不確定她是否在拍記錄片,也有人質疑她爲什麽會再過馬路的時候也在拍。影片前兩個鏡頭是街頭的關公、給人祈禱的地方,接下倆兩個鏡頭則顯示「佔領旺角第十六夜」示威者讓警察「釋放關公」。然後就是一星期後,關公所在地成了警察的最後防綫。導演因爲過馬路時手持攝影機拍攝,引起了五、六個警察的輪番質問。開始她放下了攝像機,沒有關機,我們聽到警察的指責不斷升級,又不許她解釋。有個小警察也開始拍她,說大家互相拍,她乾脆也重新舉起自己的攝影機。廖韜拍攝了那個警察肩頭上的手機裏的自己,與警察對話的聲音也貫穿始終。

過了一半馬路、在路中安全帶被圍攻的她,不但遭到警察的言語攻擊,有個警察還掏出手電照她,還有警察在她既沒有開口的情況下讓她「不要做出任何挑釁我們的行爲」,緊接著對她施以語言暴力:「你不尊重我們不要緊,你尊重一下自己了,你尊重你老豆老母,生你出來」。接著指責她的拍攝引起人群圍觀。我們從此瞥見運動中的警民關係,以及一部很小的攝影機引發的爭吵。當導演終於反駁,「你們幾個不圍住,怎麽會有人圍觀」,劇場裏一直持續的笑聲變成全場大笑。廖韜幾個長鏡頭有效地把觀眾帶到現場,看她如何不期然與警察對峙,被警察罪上加罪,而她始終沒有放下或關掉那個小攝影機。雖然片中很多畫面單獨看幾乎是不可用的鏡頭,但全片相當精煉、完整、充滿黑色幽默。在香港長大的廖韜,不愧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畢業生,讓我們期待她有新作品完成。

陳芊憓《傘不走的女聲》

陳芊憓傘不走的女聲》,30分鐘

從形式上說,這部短片沒有任何花俏的電影語言,基本以誠實的訪問構成。30分鐘的長度,讓它成爲四個短片中信息量最大的影片。陳芊憓鏡頭對準的女性,年齡、職業各異,在運動中有人做救護、有人做物資、有人做記者、有人單純來見證歷史,但每個人都通過運動的體驗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這部珍貴的影片,把運動從開始的生機勃勃、迅速蔓延,到後來的局部失控、暴力清場,都交由七位受訪者不急不緩地述說出來。她們之中,除香港大學學生會長梁麗幗以外,可能都沒有在佔領區大台、小台上發表過演講,但是她們卻替眾多女性發聲,以各自在不同佔領地點的所見所聞,把運動中不同時空、場景拼成一幅圖畫,從催淚彈施放現場、到每個親友的反應,不但展現了整個運動期間女性的參與,還在思考中注入了她們的情感和期望。

此片不可忽視的形式上的安排,是貫穿片中的《聖經》引言、引言前後插入的充滿能量的人群全景,以及與現場喧囂似乎格格不入的相對靜態、未來主義的電子音樂。在這些聲、畫之間充滿張力的片段,我感到導演希望作品在口述之外有所延伸。影片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促進小組參與策劃,受訪者幾乎都是基督徒。她們在運動中即要作爲普通人應對運動中的各種狀況,又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宗教與社會運動的關係。同時,導演還問及受訪者對於在運動中對於自身性別的看法,包括對一連串「非禮」女性參與者現象的看法,顯示了導演對於社運和性別的關注。

在放映中,這部影片與前面三部短片相輔相成,構成了一組雨傘下女影和女聲的交響組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