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跌宕,跌倒投降──《全力扣殺》

《打擂台》(Gallants,2010)羽毛球版。本文標題引自主題曲《來吧!人類要奔放》的歌詞,恰好可形容筆者的感想──一直看,拙劣的劇情只令人感到內心跌宕難以平伏,看到中後段更是差得教人投降。郭子健等人試圖複製當年的成功元素,繼續講洗頹風重振作的爭氣故事,但沒有了梁小龍、陳觀泰、陳惠敏等真功夫老戲骨,也沒有泰迪羅賓等可壓場的性格演員,無法再走懷舊風(要向昔日類型片致敬也沒有具體對象),更不可能賣真球技(看演員們的身手就想發笑),就只能將仿日本勵志運動劇情懷與熱血漫畫視覺風格推得再盡一點,再找來林敏驄、鄭中基、鄒凱光等諧星助陣,簡言之就是加倍誇張、全力搞笑。影片一出,郭子健等人接連做了多場訪問,謂欲藉本片「尋回夢想」、宣揚「明知輸都要做」的「失敗者的香港精神」云云,但在我看來不過是商業的決定,「食住條水上」而已。

其實我對《打擂台》式故事與影像並不反感(哪個八十後男生不愛熱血勵志故事?),但這次入場,純粹是想看林敏驄如何在銀幕搞搞震而已。儘管如此,入場前也有心理準備,但《全力扣殺》還是比想像中差──全部人物都只有軀殼,落魄處寫得不真切(何超儀那一條線勉強還算完整,但那三大賊欲改過自新的故事,人物性格既誇張、刻板,描寫又不充足,結果就很尷尬了),其發奮自然就難以動人,再者搞笑與勵志完全失衡,結果所有「金句」(如「做人點可以冇火?」)都失去了應有的力量,劇情未到一半已令人感到無聊。更慘的是鄭伊健、劉浩龍、梁漢文三人本身應屬主角,但徒具外型,只能擠眉弄眼,任何配角出場,都輕易搶過戲份(何況本片最有趣之處可算是邀請得極多性格演員客串,如謝君豪、姜皓文、谷德昭、車婉婉等),而且他們仨又不像《打擂台》黃又南飾演的那年輕小子,在關鍵時刻可退場旁觀,他們仨是有故事要演的(鄭伊健和何超儀還有一條若有若無的感情線),但那幾場戲真的難看得要命。梁小龍演技其實平平,但他真的是個經歷過高低起伏、有實力的武打演員,演自己就可以;鄭伊健年輕不小了,帥氣或不減當年,但他演技奇劣,到底只能「演自己」,但偏偏他本人無甚過人歷練,年少時可扮滄桑大俠,到今天我們要求他做個滄桑真男人時,眼神與步履都輕易露底,實在教人嘆息。

林敏驄演瘋癲高手,是出奇制勝之道,雖然找他拍戲難免經常有「脫線」危機,但無疑最好笑是他了,然而我仍然覺得導演用得不夠理想,這也是由於影片風格不統一之故,明明故事開首是很誇張漫畫風的,卻沒有一直到底,其實反正演員中沒有真正羽毛球高手,不如就拍成周星馳《少林足球》(Shaolin Soccer,2001)一類「超人化」運動片,以增趣味不是更好嗎?鄭中基在中段挑戰何超儀時,不也試過一下扣殺將羽毛球打裂石地嗎?儘管那羽毛球是戴上鐵套的,終究是誇張,既然如此,我寧願再誇張點──本應是高潮所在的羽毛球大賽,現在的拍法實在打得毫無看頭(林敏聰不時冒出來的一兩句球賽點評亦然),那不如搞點日本漫畫《網球王子》風格的東西,比「兩頭唔到岸」更好(反過來說,我反覆重看《打擂台》結尾一段決鬥,常覺得應拍得平實一點,彰顯真功夫更佳)。

整體而言,《全力扣殺》是差,但我不太反感;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在一些趣味小節上,或者也不至感到太無聊,例如波多野裕介作曲(原來他是邵音音的日本女婿)、林敏驄填詞的兩首主題歌,又或 Eric Kwok 與葉佩雯難得的同戲演出,又或嘲諷體育娛樂化、批評澳門旅業市況(那是澳門船屋餐廳嗎?)及擊潰「警察之友」的種種「隱喻」(嗯,在這「本土」當頭的影評氛圍,不知有沒有人針對這幾點寫文章?),看完茶餘飯後不會沒有話題。當然,假如你很討厭「李寧牌」運動服裝、很討厭鄒凱光及蝦頭那種演出風格(我挺留意的許雅婷,原來也有客串,但這次只有三秒演出,果然冇運行),那就避之則吉吧,將來看電視台放映或待有心人在YouTube上載(如林敏聰笑位合輯)也不遲。《全力扣殺》的票房應該不會太差(何況可以賣到大陸),但我相信郭子健等應該不會「三而竭」再拍《打擂台》式電影了吧(問題是連平庸如陸劍青、梁樂民合導的《寒戰》(Cold War,2012),也將開拍續集,而擺明是「續集預告片」、爛得已成笑柄的《赤道》(Helios,2015),似乎仍有願意投資者,那麼……)?

*原文刊於作者網綕,承蒙作者允許轉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