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的女朋友》:酷兒電影的江湖新秩序

繼《偷戀隔籬媽》和《我要十七歲》後,O先生(編按︰導演François Ozon)新作《女朋友的女朋友》繼續上演他鍾愛的元素:性別、偷情、中產、懸疑、通俗、死亡、犯罪、友誼等,共冶一爐之餘,在劇情和角色上亦加上很多變奏,不斷改變觀眾期望。相對以往的劇本,《女》的人物關係與性別角色比較複雜,情節相對簡單。雖然後段如通俗劇般過於戲劇化,幾乎在鬧劇的邊緣游走,但仍然無損它成為當代酷兒電影的新典範。

Claire和Laura一起成長,密不可分,兩人插血為盟,互相承諾。她們一起遊玩、成長、交男朋友、結婚;Laura總是比Claire提前一步踏入人生不同階段,包括生孩子和經歷死亡。痛失好友的Claire在喪禮上承諾一生守護Laura的老公David和女兒Lucie。一日,她即興探望David,怎料發現了David的易服喜好,故事就此展開。

性別/性傾向新秩序

本片是性別理論家Judith Butler的性別操演理論的最佳示範。Butler提出性/性別/性相(sexuality)分家,三者關係並不牢固,其連結只不過是權力和論述的產物。話雖如此,要如何表現或實踐,在現實中並不容易。現實中所謂的性別流動並未如理論般成熟和容易理解。雖說酷兒電影旨在打破異性戀常規,但九十年代開始的酷兒電影浪潮,所描述的多是LGBT的電影,分類非常明顯且甚少交集:男同志、女同志、跨性別、雙性戀(電影以此為題同樣罕有),跨類別寥寥可數(商業電影尤甚)。但O先生把此等「混亂」的性/性別/性相放進此等商業味重的電影,把主角拍得討人喜歡,其導演功力可見一斑。他除了撕破中產/異性戀/性別的穩定面具外,亦突破了酷兒電影的既有局限。

電影充分表現性相的複雜性,把性別/性相放在一個長期曖昧的狀態:David是個愛以女裝打扮的男性,性別認同隨著他/她的衣服而改變,情慾對象是女性,未曾質疑過;Claire的情慾對象是女性(至少她從無表現出對Gilles有性慾望),沒有女同志的身份認同,卻又不介意/不抗拒跟男性有性行為。觀眾無法把他們定性,直至結局一刻,都無法簡單地以一句說話定義他們的性身份。

伏線一早已鋪,電影開首十分鐘,觀眾已經懷疑Claire和Laura這對好姊妹的友情是否單純如白紙,Laura雖然在電影前段已死,但她的死亡不但沒有令Claire的同性慾望終結,反而給予她機會探索慾望;她的死亡亦沒有使David忘記變裝,反而是重燃和助長了易服的慾望。由Claire發現David的秘密開始,到他們見面愈發頻密,他們關係的張力亦越來越大,O先生最善長的慾望邊界亦逐漸模糊。觀眾懷疑Claire的性傾向,但又因為她的婚姻狀態無法質疑她。不過只要細心留意,Claire的打扮總是比Virginia男性化,深藍色的套裝表現低沉,反而Virginia永遠過於花俏;而跟Gilles的性愛,Claire在床上亦顯得主導,一反「以男性性高潮為性行為總結」的慣例,凡此種種都在暗示Claire的陽剛氣質。Claire和David/Virginia的身份不斷調整,觀眾不確定Claire喜歡David還是Virginia,Virginia亦是只為Lucie和Claire而出現。兩人在電影後段不斷嘗試,找出自己的情慾對象的性別。Ozon肯定了Claire對Laura(女性)的慾望,明示了她對男性身體的抗拒,以演繹法說明Claire要的不是David,而是Virginia。

與艾慕杜華一樣,吃著通俗劇和希治閣的懸疑片的奶水長大,O先生成功把情慾懸疑片和通俗劇完美結合。雖然同樣以發展危險關係為題,上演有夫之婦搭上已死好友的丈夫的戲碼,但與情慾懸疑片不一樣,並非旨在表現情慾本身,而是以人的性相為主題,製造懸念,呈現人的性相/性身份的流動性,非常成功地把性/性別/性相問題化,將當中的連結打斷,拓闊對性別光譜的想像,和酷兒電影的可能性。

7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