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在節慶中被冷落的《浮華宴》

農曆新年過後,各部賀歲片的票房走勢已然了然,單以上畫的第一周計,罵聲四起的《衝上雲霄》以1,600萬報捷,《賭城風雲II》和《12金鴨》也以約1,400萬票房緊隨其後,至於另一部不知算不算是賀歲片的《浮華宴》則只得230萬,被遠遠拋棄(票房計算至2月22日,資料來自「香港影視娛樂網」)。然而小編於這幾天的公眾假期中,就只選了《浮華宴》來看。原因?無他,不想看爛劇本,那就唯有選一部稍有劇本保證的,至少,《浮華宴》是根據J. B. Priestley的經典舞台劇An Inspector Calls改編(中譯為《玻璃偵探》)。

不知是否因為沒有期望,完場後並不覺得過於失望。影片明顯是短時間完成之作,鏡頭也明顯是在沒有時間思考、構思下運機拍攝的。然而,影片情節基本上依照Priestley的劇本的,敘述一位偵探突然闖入一個家庭,調查一名女子自殺的案件,然後一步一步的揭露每個人都與那女子之死有關──那少女本為富商工廠女工,為了爭取提高工資而罷工被商家無理解僱;其後在高級服裝店當店員,卻因富商女兒任性、投訴而被辭退;後來少女流落舞廳,以為得到世家子弟照顧能脫離饑苦,卻發現他已為人未婚夫,唯有忍痛分手;富商終日無所事事的兒子在舞廳遇到少女,令她懷有身孕卻無廝守之打算;最後懷有身孕的少女唯有向婦女救助會求助,而貴為主席的富商夫人因偏見否決援助,最終少女唯有尋死了結自身。

An Inspector Calls是著名的drawing room drama──即客廳劇,以往是在客廳演的,所以場景都在客廳。電影《浮華宴》主要場景也是以富商的客廳為主,影片饒有趣味的地方是,當影片重演少女在工廠、服裝店、舞廳等場地的戲時,借用了某些劇場的手法──以相同的演員擔任不同場地的角色(黃百鳴同時飾演富商工廠助手、服裝店店長、酒吧酒保、舞廳嫖客等)、以角色身上的名牌標示角色不同的身份、每幕戲都框限在固定的空間中一如劇場舞台的固定空間,這卻意外地使看慣不停轉換電影場景的觀眾在空間觀賞上感到新鮮。影片低成本(演員少、場景少),加上舞台劇分幕的限制,竟意外地為影片帶來新鮮感,讓小編在看戲時感到有點喜出望外(當然也與期望反差有關吧)。

大陸上映的戲名是《神探駕到》,留有Priestley舞台劇中文譯名的味道。然而香港片名《浮華宴》,卻讓小編聯想到九十年代的港產片《豪門夜宴》(1991),特別是同是由曾志偉主演富商的角色。當年的《豪門夜宴》是為華東水災籌款而拍的,小編這二十年來不知看了多少遍,實是當年港產片低成本、短速拍攝的神經喜劇之佳品。當年的神經最後回歸到父子和解的情感,今天的《浮華宴》更著意借Priestley來批評當下浮華(中國?香港?)的壓迫、善忌、貪婪、偏見、無情,和,富二代,甚至不惜在片末借飾演偵探的古天樂之口把這個主題重複一次,著跡得不能再著跡。這套反節慶的社會批評劇,受到觀眾冷落似乎是其必然的結局,至少,票房成績已經說明了一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