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en Me”︰略論電影中四個用心、有趣處──《格雷的五十道色戒》

羊年第一部在戲院觀賞的,不是賀歲片,因緣際會是《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本無期望,也沒讀過小說,不是粉絲,但想不到實在拍得挺不錯,完全在意料之外。是的,這故事本質上就是主攻女性的成人童話(女的大學剛畢業無甚專長外貌也不特別出眾,男的卻是億萬富豪精明能幹且帥氣精壯,拍戲嘛,一見鍾情是意料中事,直升機求愛、換屋送新車是有錢人手段,也不奇,誇張的是男方時時刻刻都可出現女方身前,日夜大戰三百回合兼願意將心房敞開,「灰姑娘」故事也遠不如這「灰女郎」誇張),電影拍出來的 BDSM 也乾淨悅樂得不合情理(皮鞭抽落,不見血肉也無紅腫,性玩具如震蛋、串珠等也只見於對話不見真身,入「遊樂室」後輕揉愛撫遠多於拍拍屁股,一如女方的初夜雲雨,太過浪漫溫柔,與其說電影公司要遷就電檢分級多吸納年輕觀眾,不如說創作者更想喚起觀眾自欺欺人式快感吧),故事的發展也頗為簡單、直線,要批評,理由無疑多不勝數,但我認為這部影片可比近期不少愛情片更為有趣,有不少地方可供討論、咀嚼——本文無意探究這故事有甚麼深層意思(例如原著大賣的因素,又或者其反映了甚麼現代人對「性」與「愛情」的看法),只是想處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何這部偏重口味(雖然很多人嫌不夠重)的情慾片,儘管批評者甚多(經驗豐富的麥當娜即言︰“Maybe for someone who has never had sex before…. This is so unrealistic because no guy goes down on a girl that much”[編譯︰這戲或許是為未嘗性愛之人而設……這是多麼不真實,沒有人會這樣迷上一位女孩]),全球票房仍如此大賣?為何當人盡皆知作者只是在精神自慰時,電影拍起來竟比許多純愛情片更令人投入?

一、選角與烘托。許多觀眾(包括小說讀者)「投訴」影片選角令人失望,批評占美杜倫(Jamie Dornan)與狄高達莊遜(Dakota Johnson)長相不夠吸引,演情慾片者若不秀色可餐,令人難以投入云云。可是我認為《格雷》選角實在恰到好處。按原著描述,安娜本就不應該是神仙玉女或惹火尤物(在格雷眼中當然是另一回事),狄高達莊遜的外貌與身材剛好合符設定又不失吸引處,而她從青澀、緊張、動情、期待到疑惑、失望、懊惱、決絕的演出也很有說服力。占美杜倫無疑還不到女士們見之即暈浪的男神境界,稍為失色,其演技也顯然不如狄高達莊遜細膩,但電影似乎更著重呈現格雷內心灰暗私密的一面,多於賣弄女性成人童話中的萬人迷感覺,占美杜倫俊朗得來略顯沉實木訥的外表正好不太浮誇。事實上,影片一眾選角都極力壓低整個故事世界的「秀美標準」(同時藉此烘托兩個容貌不算頂尖的主角)——包括安娜的室友(上圍豐滿但一臉市俗)、五金店同伴(相當高大威猛但面容模糊)、攝影師追求者(有才華但言語不吸引)、格雷的兄妹(不是油頭粉面就是不太起眼),其實導演大可挑幾個俊美男女(一如格雷企業中模特兒般的秘書們)演這些出場不多又不需多好演技的角色,現下的選擇明顯有烘托的用意。

嚴選演員,只是第一步,導演先壓低男女主角出場的驚艷效果,然後再慢慢經營兩人的吸引處,包括格雷身家與品味之優越(導演找了不少名設計師佈置其住處)、多才多藝(既懂駕直升機,又曉彈蕭邦 Prelude in E minor: Op 28, n. 4),兩人又有一定文藝修養,會談哈代(Thomas Hardy)、讀《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91),儘管一切都太過美好,但如同格雷的追求,明明是威逼利誘,但細心逐步經營也就令人舒服,加上男女主角不俗的演技,觀眾的認同感、投入感、膜拜感自然慢慢形成。看愛情片,許多時看的不是故事是否合理,純粹是看男女主角是否吸引、是否可親、是否合襯而已。

二、細節的經營。格雷到底尚有多少心理陰影未揭露、安娜為何會對格雷死心塌地,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情情愛愛,我也實在不懂),嚴格來說,這場男女關係對大眾來說可能是奇情畸戀,未必人人能夠接受,但拍出來的效果,我認為算得是細膩感人的。究其原因,不單在於導演將各處重口味內容輕輕帶過,以甜美包裝葷腥,而是她懂得透過細節一步步描寫格雷與安娜互相的迷戀,潛而默化觀眾的心。節奏上,《格雷》不徐不疾,有足夠空間讓故事發展讓演員發揮──導演善於運用「小動作」描劃兩人的情感變化,安娜初見格雷,即含羞咬筆,交歡時也愛咬手指,格雷後來也表示她咬唇的表情對他來說是強烈的催情劑;格雷強健的肉手則是牢牢箝制安娜心靈的明顯表徵,從一開始遞上鉛筆、咖啡店傳過蛋糕,以至浴缸擦背與床上愛撫,到後來一拳打走攝影家同學,還有床上種種扯衣、紮繩、鞭打的動作,實兼具溫柔與雄壯之姿。

當然,導演森泰來莊遜不是甚麼風格家,畫面構圖與場面調度都甚為平板單調(特別是影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兩人在居室中的對話與角力,不停 talking heads 已是悶人,「動作情節」也遜於一般情慾片),毫無看頭,以上「動作」細節,她也沒有運用特別的手法「標示」之,但看得細心,就會發現她的「咬」與他的「手」,是推動故事情感的微妙要素(不知道是否出自原著小說),比二三流愛情片中許多忸怩的言行、離合的情節更有心思。附帶一提,格雷與安娜初試雲雨之夜,當兩人成功交合,鏡頭隨即上升,一塊圓鏡映著兩人纏綿的身影,這個鏡頭,教我想起希治閣最後的傑作《艷賊》(Marnie,1964),當辛康納利(Sean Connery)誘奪蒂比海德莉(Tippi Hedren)的初夜時,鏡頭同樣移往郵船上的圓窗。當然,這種鏡頭緩移到窗前以含蓄交代性愛場面的手法,並不新鮮,但除了圓窗外,兩部電影同樣有「高富帥男主角」、「情色引誘」、「初夜」、「心理陰影」等元素,不妨可作延伸閱讀。

三、現代感情關係。格雷與安娜的特殊關係,有人說膚淺,有人說牽強,影友說得精闢︰「兩個老土啲講句就係根本唔夾,唔肯接受對方,亦唔想改變自己,但又想要勉強喺埋一齊修成正果。最終如果男方扭贏,呢套就叫情色電影,如果女方扭得贏,就叫浪漫愛情片。」我很認同他的見解,但也許這正是故事吸引現代男女觀賞之處。不是嗎?多少香港男女,正在尋求、進行的,就是這樣的關係︰談情主要靠WhatsApp與 email,見面時間不必長,但必須細花心思(不再滿足於行街睇戲食飯送花,小禮物必須貼心,大動作必須震撼,例如突然去玩滑翔機);視對方為傾訴對象,但不可問長問短(不願透露工作內容與行蹤,與哪些朋友見面也沒想過告知情人);長遠關係必須訂契約(不一定白紙黑字),甚麼可甚麼不可必須清清楚楚(討價還價變成了另類調情),不能隨便越過界線,但容許隨時離場,離離合合不再令人死去活來,床上交流只需看心情,不必考慮感情深淺或關係名份。安娜一開場時尚是處女,也沒拍拖(不知道她昔日有過多少段情),但身邊不乏追求者,後來還可反制格雷(短裙色誘、欲迎還拒、叫價有道),活脫就是談情高手,難免有不少女士羨慕想學習。此外,兩人交往,雙方家長完全零阻力,初次見面,男方父母沒有向安娜問三問四,不介意其身家與名聲,晚餐期間隨便走開不被認為無禮;女方母親見到格雷突然現身,也立即識趣離開,這一點,相信令許多香港男女妒忌不已吧?

四、性交場面。對、對、對,如同麥當娜所言,本片的性交場面無疑是小兒科,而以美學角度來說,實在也無甚可觀,但有兩點覺得是可以討論的。第一、邁克〈甘拜下風〉一文批評「的確,自稱獨沽一味虐人為樂的俊男,怎會一天到晚甘拜下風為奴隸提供口舌服務[……]我覺得這部影片男下女上口交頻頻,主要還是因為鑑於荷里活主流電影不成文的共識,不讓攜槍上陣的男主角露械,用武之地太過淺窄,唯有向毋須出動肉柱的招式發展」,我不熟情慾片歷史,但我認為本片之所以男下女上口交頻頻,並非是因為男主角無法露械──試問在主流情慾片中(更何況本片拿的是 R rating 而非 NC-17),到底還有哪一部是以男下女上口交的場面為賣點?在亞洲,在主流電影中呈現女為男口交的場面(不管是真槍還是暗示),至今只怕仍屬轟動的話題,從當年《殺手阿一》(2001)中的孫佳君到最近《雛妓》(2015)中的蔡卓妍,皆是如此,至於反過來男為女口交的,為數肯定更少,爭議肯定更大,西方電影雖然遠較開放,但男尊女卑傾向大抵相同。本文不是想探究女性情慾自主一類課題,又或研究當今男女的性愛習慣(有興趣可參考台灣陸子鈞的〈格雷沒告訴你的 BDSM 心理學〉),只是想指出本片的性愛描寫雖然乾淨得「不符眾望」,倒也自有獨特罕見之處。第二、本片改編自情慾小說,縱使據說作者(E. L. James)的文筆不算出色,而影片作改編時,對白也不特別精妙,但經過炒作,我想女主角那句 “Enlighten me”,還是會成為當代催情色慾金句,至於影片中不少語帶雙關之語,如安娜提到結識格雷後 “feel different”,問及格雷過去的秘密時希望對方相信她,“let me in”,都略顯心思,不算一無是處吧。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辯證《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是甚麼一流佳作,不用多久,觀眾自會忘記這部平庸的情慾片,然而,對比許多扭橋甚繁、拍攝唯美的愛情片,《格雷的五十道色戒》的簡單、直接、細心,其實甚有可取之處,在抨擊其內容前,不妨細想其經營之道,也許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呢。

*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承蒙作者允許轉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